English

让青少年知苦知乐

2004-12-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编辑部

国庆节期间,儿子的同学来我家吃饭,我和我爱人饭间谈起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红旗渠精神展”,觉得机会难得商量带儿子去看看。两个孩子却纳闷地问 “红旗渠精神展”有什么看头儿 那是40年前的事啦,干吗今天又“怀旧” 你们应像我们年轻人那样向前看,而不是总惦记过去,否则将不堪其负……听了

后,我们鼻子差点气歪喽 怎么才能让年轻人理解过去、珍惜今天呢?

一位中学生的家长

从来信对“红旗渠精神”的谈论上,能看出两代人的不同理念。这些青少年不理解,那个时代红旗渠人之所以能吃常人难以想像的苦,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累,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毅力,给子孙后代铺就一条“幸福渠” 今天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但今天的好条件也使年轻人没有吃过苦。古人云 食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没有吃过苦,要成就一番事业是不容易的。列宁也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说来也巧,今年我趁“十一”长假,怀着一点“朝圣”的心情,专门到林州市 当年的林县 参观了红旗渠。红旗渠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当地干旱的恶劣自然环境,人们要在太行山上建1500公里盘山道,削平1250个山头,建桥涵2530个,凿涵洞299个,才能引来甘甜的漳河水。那时没有机械化,只能靠数十万人肩挑人扛,又赶上“三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施工条件的落后、艰苦可想而知,工程用了近10年。这使人想起《愚公移山》,愚公移的山和红旗渠是那么相似,但“愚公移山”是千古传说,修建红旗渠却是眼前的现实。实地参观虽然短暂,但返京的路上耳边仍时而回荡着纪录片《红旗渠》主题歌那昂奋的旋律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我被那山、那水、那情感染着、激励着……回京后,我们又到“国博”参观了“红旗渠精神展”,就更别有一番激情了。今年“十一”期间“红旗渠精神展”18天,观众22万人次,很多大中小学生深受教育和启发。展览留言簿上写下了孩子们一篇篇真挚的心语。这说明,展览对青少年很有意义。从这件事上,我感受最深的是,应让青少年于幸福快乐中,感知、体验红旗渠的“苦乐观”精神。

应当承认,在“苦乐观”上我们这代人和现在的青少年有所不同,首先是我们吃过苦,而现在的青少年没有那么多苦去吃。其实,我们吃的苦,比起我们的上一代来又差多了,“吃苦”的涵义一代与一代不同,但“不怕吃苦”、“肯于吃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是应当继承的。其次是在“使命感”上,或者说是理想、抱负。要是让现在的青年人干那么重的活,不愿意干可以“跳槽”再选择工作。可那个时代是工作选择我们,服从组织分配,个人志愿服从祖国需要,“哪里艰苦哪安家”,是最基本觉悟。如今,国家的经济形势好了,生活条件有了很大变化,青年人发展的机会多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过时,何况我们的国家大、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许多穷地方需要我们去改变。让今天的青少年感知并发扬“红旗渠精神”,明白昨天创业的艰辛和正视今天的幸福,还要让青年人感到,自己同样有着为下一代造福的重任。如何改变那些贫困落后地区的面貌,使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与生活在幸福快乐中的青少年同样过上幸福生活,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也正是当年“红旗渠人”的远大理想。今天的年轻人也应有社会“使命感” 活着,要使别人活得也美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晋堂

(本栏编辑任生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