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反思中国家庭教育(图)

2004-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亦男 我有话说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孩子”,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知心姐姐”用这句话开了头。

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然而,当那些发生在普通的家庭里、普通的孩子身上的真实的故

事呈现在你眼前时,你也许会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反思一:只有爱够不够?

人生路上无小事。而我们每天都在处理有关孩子的许许多多的“小事”。谁知道哪一件“小事”的处理会成为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呢?当转过身去,看到我们身后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因我们而来,却并非为我们而来?

《告诉孩子,你真棒!》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以什么方式爱孩子,怎么爱孩子,爱孩子的什么,只有爱够不够?其实,所有这些问题都折射出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在中国,这个以小家庭为组织细胞的大家庭中,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如今的父母已经懂得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但是,改变不仅是形式上的,爱孩子,不是只爱他的优点,而是能够接受他的整个人格。尽管他弱小,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他有权利等到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而不仅仅是别无选择的“爱”。尊重和自由是高级的人类之爱。

反思二:可怜天下孩子心

独生子女教育是每个家庭沉甸甸的责任―――要么100%成功,要么100%失败。那些身负历史使命的父母们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生活的全部,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们越来越像牵马坠镫的男女仆人,而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的无私奉献是没有自我、没有尊严、没有魅力的象征。前不久,一项在上海中学生中做的社会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崇拜父母的仅占2.1%,黑社会老大的位置还要排在父母前头!

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可怜都在明处,而孩子的可怜有谁知道呢?那些背负着沉重期望的孩子们,沿着父母既定的轨道前行,成了父母今生夙愿的实现者,他们有选择的自由吗 他们体会过生命的欢乐吗?永不满足的父母成了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当爱插上了那么沉重的翅膀,被爱也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我们已经走入了个性化时代,每个孩子都是惟一的,都只是“这一个”,赏识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价值在于发现。而发现的眼睛来自平和的心态。我们有幸陪孩子走一程,要“慢慢走,欣赏呵”。

反思三:“子不教,谁之过”?

近年来,一些让人心悸的极端案例不胜枚举。2004年11月,一个名叫梁攀龙的“爬飞机少年”震惊了全国。带给人们震惊的更有他对媒体的谎言―――“爸爸妈妈不爱我”,“我死也要死在外面”,“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而镜头的那一边,他的妈妈却用颤抖的声音问他:“我的眼睛里都是爱,你怎么看不出来?”事后,记者了解到,梁攀龙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留在家里专职教育两个儿子,而梁攀龙自称和父亲的关系很不好,“因为不常见面,所以就不好嘛”。

从梁攀龙的身上我们看到父爱的缺失形成了孩子心灵的沙漠。而像梁攀龙一样,生活中只有母亲的孩子绝不在少数(并非指单亲家庭而言)。其实,已经有教育者提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太多的女性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而缺少磅礴而恢宏的父爱常常使女孩缺少勇气,男孩欠缺责任感。父爱是天,母爱是地,天地相生万物才能周而不息。父亲是榜样也是方向,“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过时了吗?

做父母真是天底下最需要智慧的事业。

《告诉孩子,你真棒!》卢勤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