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奥运之歌遐想

2004-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阿成 我有话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快要到了,在阳光般的兴奋与高尚的自豪之中,我还是多少有一点点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2008年北京奥运的歌曲创作没有新意,没有诗意,没有创意,甚至没有纯中国、纯民族的精神与味道。

我的这种担心并非发之无端,而是从中国目前歌坛的词曲创作现状引发而来的。近年来,我国歌坛的词曲创

作有些趋同化,歌词中的某些“关键词”一直在相互克隆与重复使用,比如“长城”“黄河”“长江”“泰山”“高山大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拼搏”“雄风”“五千年”“冲刺”“太阳”“日月”“红旗”“火红”“伟大”“光荣”……这些“关键词”在很多同类歌曲中都出现过,而且使用频率之高、之频、之滥,令听者木然。

在而今的词曲创作上,还有一种状态,即优美民俗之风的庸俗化 家常里短,婆婆妈妈,絮絮叨叨,颠三倒四。这些歌词出现之始,自然是一种创造,一种智慧,一种新鲜,是别一种激情与亲切;但后来者蜂拥跟进,打小抄一样争相使用、重复使用,那么,先前的那种创造与创新的意义便被消解掉了,变成一种模式化、程式化,成为一种僵化辞令的机械组合。

歌词创作的这种现象,在中国歌坛应当算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了,“一窝蜂跟进”差不多成了歌词创作的一种“时尚”。几年前,那些颇有新意与诗意之美的歌词曾经让很多人陶醉。但歌词创作发展到今天,却仍然在原地踏步,在旧词上重复、变通、重组,在旧词上忸怩、徜徉与沉迷。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歌词创作上江郎才尽的表现。

歌之曲的创作虽然比歌词有生气,但某种旧相与老态,目下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实在是令人警惕的现象。歌曲不仅仅是一种有旋律的美的艺术,它们在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史、风俗史、奋斗史的同时,也是最能以动人的方式传达与保存每一个人的个人历史的见证。毫无疑问,古往今来,大凡好的、动听的、并能够流传下来的歌曲,都是来自于民间生活。几代词曲家的实践证明,只有深入民间,与人民休戚与共,同吃同住,才能创作出最美妙的、最能打动人心灵的歌曲――个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源自于民间。像《走上高高的兴安岭》、《草原晨曲》、《克拉玛依之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高原之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处处赛江南》、《航标兵之歌》,以及信天游、秦腔等等,凡五十年来久唱不衰。这本身不仅是一个启示,更是一个智慧之门,创新之门,激情之门,优美之门,成功之门。

说到这儿,我还有另一种担心,即担心“专题词曲”的创作被一少部分人所垄断。我希望我的这种担心能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得到化解,让一批有才华的、旷世的卓绝新人登堂入室,为中国歌坛,为2008年北京奥运,带来一股弥大的清新之风,并以此显示出中国高尚的文化品格与迷人的风度。

2008年北京奥运在即,每一个国人,还包括世界上的每一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都希望能听到一支更清新、更阳光、更透明、更优美、更动听、更感动、更自豪、更富有浓郁的民族之风的好歌,而不是再次遭遇那种自吹自擂的、炒冷饭的、自以为是的、只能“感动”自己,而不能感动万众的好歌。

您让中国感动了,您便征服了世界,感动了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