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女子国际象棋为何持续辉煌

2004-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专栏记者:罗京生 本期策划:王保纯 我有话说
缘起

在今年于西班牙举行的第36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上,中国女队第四次蝉联女子团体冠军。国际象棋是一项非常西方化的棋类运动,在欧美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我国自50年代中期才正

式开展这一运动。中国女棋手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冲上世界棋坛的顶峰,自1992年起,她们已经夺得6届女子个人冠军,蝉联4届团体冠军,她们成功的奥秘是什么?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启示?我们请中国国际象棋界几位权威人士谈谈看法。

特邀嘉宾: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中国国际象棋队总教练

陈祖德谢军叶江川

有优越的训练体制

记者:首先祝贺中国棋手连续第四次夺得国际象棋世界女子团体冠军。我国从5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这项运动,不过50年的时间就称雄世界,除4次夺得团体冠军外,还6次获得个人冠军,世界棋坛人士称此为“中国现象”,那么中国棋手为何能够进步得这样快?

陈祖德:首先是我们的战略方针正确。我们的方针是以提高带动普及。许多体育项目是以普及促进提高,但这在国际象棋上行不通,因为国际象棋在我国的基础很薄弱,下国际象棋的人很少,它的影响面也很小,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在国际大赛中打出成绩来,扩大国际象棋的影响,造成社会效应,以此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运动,保证国际象棋在我国迅速持续的发展。现在国际象棋在国内的影响已经不亚于中国象棋和围棋这两个传统棋类项目,许多高等院校包括北大、清华等都把国际象棋作为选修课程,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再有一点是我们拥有优越的训练体制,我们是国家体制,集中训练,将国内最具下棋天赋的棋手集中到一起,共同切磋,取长补短,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点国外棋手没法同我们比。

叶江川:集中训练体制是“中国现象”产生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上只有我们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苏联解体前也有常设的国际象棋队,苏联解体以后他们的队伍就散了,所以现在只有我们国家有常设的国际象棋队伍。在集中训练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还不断改进和完善训练方法,比如1986年成立国际象棋集训队,开始时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棋艺,到1988年,我们就向前发展了一步,变成一对一的男帮女,就是将最具有发展潜质的女棋手挑选出来,再由成绩最好的男队员与她们结成一对一的对子,进行重点帮助,比如我同谢军是一个对子,徐俊同诸宸是一个对子。客观地说,男棋手的棋力比女棋手要高一些,所以这种训练模式对提高女棋手的棋力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对男棋手棋力的提高稍许不利。我们这么作,就是为了让中国女子国象的水平先突上去,造成社会影响,然后再带动中国国际象棋运动的整体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女棋手的水平提高得那么快的原因,后来谢军和诸宸都成为世界冠军。这一点外国棋手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外国男棋手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比如1998年俄罗斯棋手加里亚莫娃与谢军争夺世界棋后,当时加里亚莫娃的男朋友是国际象棋男子世界冠军哈里夫曼,可是加里亚莫娃与谢军在中国沈阳比赛时,哈里夫曼却在美国参加另一个比赛。

谢军:不同棋手的棋风棋路不同,强弱的地方也不同,我们采用的一帮一训练形式,目的性和针对性都特别明确,就好像是量体裁衣,所以棋手的成长也就特别快。像秦侃滢、王频1988年进入国际象棋集训队时只有十二三岁,还是小孩子,但是过了不到10年,她们都成为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在世界棋坛中,我们的后备力量是最充足的,1988年中国队首次夺得女子世界团体冠军时,我们的出场阵容是秦侃滢、王频、王蕾和我,到2000年奥赛时,许煜华就顶替了王频,2002年又增加了赵雪,今年的新人是黄茜,每一届都有新面孔,这同我们的训练体制有很密切的关系。国外棋手虽然比赛比我们多,收入比我们高,但他们的训练模式不如我们,这影响了他们棋艺水平的提高。

集体主义让中国队更强大

记者:来之前听到一种说法,因为中国女队太强大,其他国家的队伍碰到中国队都不愿意认真打,只是敷衍一下,是这样的吗?

谢军: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女队的水平确实要高于其他国家,但是今年的形势已经不是这样了。今年上半年我们把个人冠军丢掉了,现在要讲单打独斗,外国棋手并不比我们差,但是要讲整体实力,还是中国队最强。

叶江川:今年奥赛,俄罗斯女队雄心勃勃要夺回团体冠军,她们的阵容中有两个世界亚军,另外两人是国内锦标赛的冠亚军,从等级分上看,她们4个人的平均等级分要比我们高,所以她们对夺冠充满信心,甚至连领奖服都准备好了。我们能够战胜俄罗斯队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

记者:下棋是一项很个人化的运动,而且对手的平均等级分高于我们,说明她们的整体实力也不弱,为什么说我们是靠集体主义精神夺得冠军的呢?

谢军:我举一个例子,今年奥赛,叶江川是男队中的一号主力,坐阵第一台,可是为了帮助女队拆棋研究,他很少上场,一号主力成了一号替补。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再比如安排出场阵容时,也是一切听教练指挥。参加奥赛女团比赛的队伍由4个人组成,每场比赛上3个人,上谁不上谁,是根据棋手的棋力,心理素质,当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对手的棋风棋路等因素决定的。有时遇到实力较弱的队伍,为了让主力队员养精蓄锐,以最好的状态迎战主要对手,可能会安排替补队员上场,让主力队员稍事休息,还有时候因为对手棋风棋路相克的关系,或以往胜负造成的心理障碍等原因,也会临时改变出场阵容。我参加过三届奥赛,这种情况碰到过许多次,可是从来没有听到队员们有一句怨言,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实际上这需要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其他国家的棋手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每场比赛都与棋手的国际积分和奖励相关,你安排她们遇强出场,遇弱休息,积分奖励会受影响,人家才不会干呢。中国国象队有一个光荣传统,就是大家都看重集体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使我们在比赛中表现得比实际水平更高。

叶江川:今年备战奥赛期间,我们把全队分成4个小组,将参加奥赛的4名女棋手分到各组中,每组一个人,小组的中心工作就是帮助她们备战奥赛,其实组里其他队员也有自己的任务,比如有的男棋手也要参加奥赛男子团体的比赛,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女队有夺冠的实力,所以她们是备战的重点,这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

中华民族是有智慧的民族

记者:记得1998年中国国象女队第一次夺得世界团体冠军之后,当时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曾经说,中国国象女队可以称雄世界棋坛20年,这种信心的依据是什么?

陈祖德:我当时说20年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意思是说中国国象女队可以在世界棋坛上称霸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因为当时我们的势头非常好,有谢军、诸宸、秦侃滢、王频、王蕾等人,后面的许煜华等人也上来了,可以说我们具有集团优势,这一点是外国棋手无法同我们相比的。

谢军:国际棋坛往往分成一个个周期。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俄罗斯棋手称霸天下,像前格鲁吉亚棋手齐布尔达尼泽等人统治世界棋坛长达10年。1992年我从齐布尔达尼泽手中夺得女子世界个人冠军,预示着中国棋手的崛起,1998年中国女棋手夺得世界女子团体冠军,标志着女子国际象棋进入了“中国周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历时8年了,至于这个周期还能够持续多长时期,那就要看赵雪、黄茜这一批年轻棋手和她们后面的棋手表现如何了。

记者:国际象棋是一项非常西方化的运动项目,在欧美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能在短短的50年中就跻身世界棋坛强国之列,除了体制上的优势和队员奉行集体主义精神,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陈祖德:作为一名棋类工作者,我认为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具有下棋天赋的民族。围棋和中国象棋发源于中国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我们的民族素质有密切的关系。棋类项目在今天是一项竞技活动,但如果从历史角度看,它更是一项文化活动。我国古代把琴棋书画并称为四艺,就是把下棋视为一种文化艺术。我们中华民族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文化之邦,对文化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国际象棋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它也是一种文化,所以容易被我们所接受。另外,棋是有共性的,像我国著名的国象棋手谢军、叶江川等人,开始都是下中国象棋,后来改行下国际象棋,他们把中国象棋的攻杀与国际象棋的阵法结合起来,就更加具有杀伤力了。这恐怕就是中国国际象棋水平突飞猛进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