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报》正式出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了。这是继《中国语文》和《方言》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关于中国语言学的又一个重要刊物。这份刊物一“亮相”,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人为汉语研究
翻开已经出版的两期杂志,可以看到刊物在文稿的选用与编排上特色鲜明,颇具匠心。目录显示:所刊文章的一半,跟所有汉语刊物一样,择优发表来稿;所刊文章的另一半,则属于长期设立的专栏“专题讨论”和“青年论坛”。这样,既能打开研究视野,让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又能收拢研究视线,吸引学者们一个时段一个时段地聚焦于深入探讨大家关心的重大问题;既有利于发表老年专家、中年专家的成果,确保学术厚度,又有利于发现和培养青年专家,为年轻人在学术道路上的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我以为,《汉语学报》通过落实其办刊准则,反映出一种全面而平实的办刊理念,展示了一种创新加务实的学术精神。
《汉语学报》的学术追求是明确的,而且是十分可贵的。这就是:追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语言学。举两点来说。
为了深化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讨,《汉语学报》已经开辟的第一个“专题讨论”专栏,是对“小句中枢”问题进行时间较长的讨论。讨论具有延展性,将持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等到这次讨论告一段落,另一个时间较长的讨论―――“动词与宾语”问题的讨论,便会立即开始。对于“小句中枢”和相关的“句管控”等理论,参加专栏讨论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审视,或者有所阐发,或者加以补足,或者指出存在问题,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很有启示性的意见。《汉语学报》倡导学派意识。2004年第2期,第一篇文章就是《以学派意识看汉语研究》。文章作者钱冠连教授指出:“学派是学术研究领域走向成熟、发达和繁荣的标志。”“所谓学术的繁荣,就是学派、流派之间的竞争的果实。伟大的思想也只能在学派的争鸣与摩擦中产生。”钱教授还认为,汉语研究的学派形势现在还不明朗,学派意识不浓,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对话,因而“需要有一批具有深刻洞察力、胸怀博大的知名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来扶持与宣传”。我以为,钱教授的论说是很值得重视的,《汉语学报》以突出的位置刊登关于学派的论说,是很值得赞赏的。
任何研究,都要与时代发展同步,考虑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汉语学报》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一方面,注重沟通。既提倡汉语研究内部不同方向的相互沟通,也提倡汉语研究同非汉语研究的相互沟通,自然语言研究同计算机应用研究的相互沟通。所刊文稿,不局限于汉语本身的分析研究,还有特意安排的从不同角度进行的交叉研究。比如2004年第1期刊发的《被动句的跨语言类型对比》一文,就是通过对不同系属和不同类型语言的比较来展开讨论的,所讨论的语言,除了汉语,还包括壮语、水语、羌语等民族语言。另一方面,注重实用。这种实用不仅体现于注重探究各种语言理论对汉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够有效地推进语言研究的发展,还体现于注重所刊文稿可能产生的实际作用,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母语教学的实践,双语多语教学的实践,或者汉语信息处理的实践。2004年第2期刊发的《“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一文,就是探讨“句管控”理论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