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点认识

2004-1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殷志云 我有话说

当前,高教界包括社会上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大规模扩招后高校的质量是否降低了?本文想对此谈一点看法。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校规格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生个性是多样的,这些都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样化。用研究

型大学的质量标准衡量教学型大学,用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衡量其他层次、类型的学校,这些都是不全面、不很科学的做法。我们应该以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并以此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就不可能健康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来说,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建立多种质量标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满足多样性的社会需求,这是我们树立正确质量观的重要基点。只有确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才能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各寻其位,各就其位,在同层次、同类型的高校中争一流,上水平。

当今时代,虽然高等教育仍然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但高等教育的职责范围和活动空间已得到极大扩展。一个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由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文化、直接为社会服务等所构成的活动体系已经形成。因此,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整体性,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确立一种系统的标准,而不是从某一方面确立高等教育质量观。过去,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过程中,往往忽视是否满足了人们的受教育需求,以及高等教育是否在积极促进现代化建设这个更为根本的内容。随着高校扩招,高等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师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等教学和后勤条件的紧张状况,这是要引起重视的。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下降。高等教育是否能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要,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都是判断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依据。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二是学生。这两者所表现出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要求各个高等学校办出特色,以主要满足某类或某几类“顾客”的需求。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办学目标,不可能是满足所有人所有要求的“大杂烩”,它需要在众多的要求下做出选择并确定哪些是应该考虑的重点。据1998年的一项调查,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家们,60%以上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包括TCL集团、康佳集团、创维集团、格力集团等。这可能就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人才特色。据有关部门公布的对我国教育科研单位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统计,南京大学连续6年雄居SCI收录论文数榜首,这是南京大学的质量特色。这两所学校都以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衡量高校间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应注重特色,不能简单类比。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各个学校办出特色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效益的要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办出特色,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