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施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出台;《汽车贷款管理办
仅从字面上看,节能规划带来的“恐慌”纯属误读。因为通读整个规划,“特大城市将限制私家车”这句话根本不存在,只是提出“在特大城市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抑制私人机动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资源的过度使用”。而在特大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的一贯政策。
搬出今年6月1日刚刚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其中第六十一条是这么写的 “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出自同一个政府部门的文件,虽然一名为“规划”,一名为“发展政策”,但权威性不分伯仲,导向性更不可能截然相反。
但“好事者”还是难以消除自己的困惑,一方面“培育”,一方面“抑制”,这难道不矛盾吗
矛盾不矛盾,要看如何解读。有专家说了,东京、纽约、巴黎等城市的汽车饱有量都比北京、上海、广州高很多,但人家的市中心就没有我们这么堵,主要原因是那里的人上下班大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只是在休闲时才将车从自家的车库里开出来。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所以“培育”与“抑制”丝毫不矛盾,可以共生共荣。
这里边有消费者必须读懂的潜台词,简言之就是“鼓励拥有,限制使用”。
理想的场景是这样的,在北京等特大城市,家家都有车,甚至不止一辆。这些车多数时间都停在家中 如果有地方的话 或是停在路边 很多车可能无“家”可归 。到了周末,这些车就从“不动产”变为“动产”,然后大家纷纷开车远行,车上载着一家人,也载着欢乐与温馨,在舒适与便捷中享受田园风光和野趣,其乐融融
此种发展实在是太理想了,一方面,我国的汽车工业继续飞速发展,销量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过不了几年就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平时跑在路上的私家车少之又少,既节约了能源,又不会堵车,更不会“过度使用城市交通资源”。
同时,使用率很低的私家车依然拉动着一系列相关行业兴旺发达―――买保险的钱,一分也不能减地花着;租固定停车位的钱,一个月也不能欠地交着;车船使用费、养路费更是不能忘;车总停着不动,出毛病的概率也高,定期的维修保养也少不了……可能会省下来汽油钱,但别忘了还有时刻都在进行着的汽车折旧。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即使很少出“家门”,正常的维护、折旧等费用合起来每个月消耗掉的钱也在1500元以上。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中国人都已经富裕到愿意每月白扔上千元养着一辆车,只为了偶尔享受一下有车的感觉,圆一下有车之梦。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培育”和“抑制”的同时,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是停留在投巨资修路却不见老百姓出行方便上,那么消费者在用辛勤所得买车并拉动经济后,平时上下班就只能指望自己的双腿来“拉动”自行车的车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