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年尾岁末,令广大农民欣喜的是,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将又一次来到他们的家门口。
自1996年以来,在12部委的推动下,“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活动的内容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影响之大,参加人数之众,都创下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最”。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
近年来,随着城乡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迫切的需求。一些大中城市专业剧团人员素质高、阵容大,但他们“抓大戏、放小戏”,在“古人堆”里唱,在“都市圈”里转,难得编排一些贴近农村生活的现代小戏,轻装简从,深入基层。而我们的农民兄弟,在没有优质精神食粮的条件下,退而求其次,只能靠一些业余演出团体来填补精神生活的空白。仅以笔者所在的县级市江苏如皋而言,全市23个乡镇就有民间演出团体近百家,他们舞台简易,人员不多,自编自演一些传统小戏和反映农村“讲文明,树新风”的现代说唱,节目形式并无多少创新,表演也很粗糙,甚至唱歌有时还跑调。尽管如此,民间艺人在农村的演出依然红红火火,常年不断,且每场演出都观者云集。
在农村,农民有“三盼”:盼科技,带领农民走上富裕路;盼卫生,为农民架起健康桥;盼文化,为群众打造“连心锁”。而“三下乡”正好切合了农民的需求,因此也就成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助手和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我们每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要抓住当今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让“三下乡”变成“常下乡”和“不离乡”。要坚持不懈,不能春节期间下乡“蜻蜓点水”,春节过后“月亮走,我也走”。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积极作用;要针对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选派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行轮换制度,给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伍;要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农村群众文化市场秩序,努力繁荣农村群众文化市场,让群众远离封建迷信和不良文化,使群众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常下乡”才能更好地完成“三下乡”的初衷,盼望“常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