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怀念阳早,崇敬寒春

2004-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我有话说

在资深美籍专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阳早逝世一周年之际,我院全体员工深切地怀念他。与之同时,我们也祝愿他的夫人寒春女士健康长寿!

阳早、寒春夫妇一直称自己是“世界公民”,他们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来华参加革命和建设五十余年。为了让中国人能喝上好的牛奶,他们多年从事牛群改良和养牛机械化工作,始终

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本色,为我国奶牛品质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阳早、寒春的人生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阳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农牧系。1946年9月,27岁的阳早以联合国难民救助总署奶牛专家的身份辗转到了延安。寒春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曾参与研制原子弹,是美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核物理科学家之一,广岛、长崎十几万人的死亡使她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想,于1948年也来到了延安。他们亲历了中国的解放战争,陕北战争的洗礼、延安精神,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了真正的认识。

他们在延安农场为“小米加步枪”的神奇而感动,深信得到百姓拥护和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每当人们问及他们为何来到中国时,他们会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为信仰而来”。

干社会主义不怕吃苦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使阳早、寒春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他们既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又踏踏实实地将这一信条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延安时期条件异常艰苦,他们在瓦窑堡农场做风车、提水机和马车等农具。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他们在西安奶牛场和草滩农场与工人师傅们、技术人员摸爬滚打,不辞辛苦。资金不足,技术资料不足等诸多困难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在3年困难时期,他们放弃本来可以享受的那么一点点“权利”,和群众同等吃苦。周总理曾5次接见他们,次次道“辛苦”,阳早回应周总理说:“干社会主义的事,心甘情愿。做心甘情愿的事不谈辛苦。”

1966年4月至1972年,阳早和寒春分别被分配到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和中国对外友协图片社工作。文革10年期间,他们也写过大字报,也曾被监督劳动。由于阳早是奶牛专家,住上了专家楼的阳早夫妇却一直惦念着牛和土地。当时,他们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影响自己后半生和整个中国的目标,即让贫奶的中国人喝上新鲜牛奶。于是,他们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打报告强烈要求重返农场,于1972年如愿以偿地到了北京红星公社。1979年,原农机部部长杨立功宣布聘任阳早、寒春为农机部顾问,任命阳早、寒春为中国农机院畜禽机械所副所长。于是夫妇俩到了他们工作的最后一站,即位于北京沙河镇小王庄的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专心致志地从事养牛机械化和牛群改良工作。

在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阳早、寒春始终保持着延安的生活作风,住所及家具陈旧得令人难以接受,其所谓的办公桌被自己称为“专利”,即用“砖”“立”起来的。衣服也只有几身,睡的还是硬板床,过着中国普通农民的简单生活。改革开放初期,他们一出国就住朋友家,把省下的制装费、补助费用来购买国外先进零部件或上缴,用自己的外汇买国内暂时没有研制成功的自动化检测、计量设备。阳早去世后,把遗体献给了我国的医疗事业,有人建议为阳早立块石碑,以表达对他的怀念,而寒春却坚决不同意,说“没有必要”。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中国的奶牛事业20世纪80年代,养牛机械化的课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阳早、寒春和中国农机院有关部门一道向国家申请了《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间试验》以及《牛奶管道的自动洗涤与消毒》等17个课题。在阳早、寒春指导下,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研制的机械化奶牛场于1987年在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正式建成了,获得部级二等科研奖。他们还发明了非常实用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如今,许多奶牛场仍在使用这种铡草机。

阳早、寒春坚持用良种公牛精液和优质胚胎改良牛群,关注美国、加拿大的优良公牛、母牛谱系,并用自己节省下来的外汇从国外买回优良种公牛精液和优质胚胎,同时用奶牛场自己的良种母牛开展胚胎移植工作,使试验站牛群从20年前平均每头牛年产奶量不足7000kg,改良为现在平均每头牛年产奶9088kg,个别高产牛年产奶量超过了13000kg,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名。试验站奶牛场为北京、西安、天津等地的种公牛站提供了近200头优良的种公牛,为北京、西安、天津、山东、武汉、内蒙、新疆、东北等地提供了上千头母牛和近万个优质胚胎。这些良种公牛、母牛和胚胎为全国各地的奶牛场改良牛群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中国农机院试验站中试奶牛场更以其优质、纯净的奶源和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成为北京市种牛育种及饲养示范基地。

阳早和寒春在养牛事业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诺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市和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农业部国际合作奖和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让所有同事为之折服

阳早生前和寒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置身于牛群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站长牛占表回忆说,奶牛场第一次产牛的时候,由于试验站的员工没有经验,当时60多岁的阳早就通宵地守在牛的产房。站里老书记罗世清回忆说:“阳早惟一一次对我发脾气就是为牛。那时牛场刚建成,刚开始要办各种手续,没来得及跑回牛饲料,只能先给牛吃点青贮。看着牛逐渐消瘦,阳早急了,为什么不喂精料,无论什么事都要以牛为先”。

1987年夏天北京下一场大雨,牛场排水口受堵,奶牛在水里容易生病。当时年近70的阳早和寒春二话没说就披着雨衣下水,和职工一起疏通排水口,不到半小时,膝盖深的积水排掉了。

中国农机院李韵涛副院长曾参加了阳早、寒春负责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项目。他说,阳早、寒春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让我们先以手工挤奶几个月,领会手工挤奶的技巧,体会挤奶工人的辛苦,对比人工挤奶和机械挤奶对牛奶卫生质量的不同影响,为搞设备研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根基。

20多年来,寒春每天早晨都要巡视牛群。即便是现在,寒春身体不是很好,但她还是不管刮风下雨,早上不吃饭也要到牛场去转一转,跟牛说说话,把发现的问题写成字条放在有关人员家门口。

“用智慧和心血养牛”是阳早和寒春带给牛场的无形财富。参与过中试奶牛场建设项目的文漪等同志说,正是阳早、寒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才使得中试奶牛场的管理工作、机械设备、员工素质、牛群质量、牛奶品质,20多年来一直处于优质水平。

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真切地感受到阳早、寒春品格的强大感染力。阳早、寒春爱牛的程度人所共知。记得刚建好牛场时,牛不习惯往挤奶台上走,有的员工就大声吼牛甚至打牛。而阳早和寒春则很有意见。他们摸摸牛头,拍拍牛背,实在不行就用肩膀顶。在两位专家的影响下,奶牛场至今也没有人打过牛、吼过牛。

多年来,阳早、寒春精神不断感化着身边每一个人,也有许多外国友人和留学生慕名到中国农机院试验站参观、劳动,感受阳早、寒春精神。他们为促进中美以及世界各国友谊做出了贡献。

两年前,中国农机院为了表彰阳早、寒春夫妇为我国奶牛品质改良和养牛机械化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特授予阳早、寒春夫妇“中国农机院金牛奖”。在颁奖大会上,当寒春接过奖杯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充分表达了中国农机院人对两位外籍老专家高尚人格和突出贡献的崇高敬意!

怀念阳早,崇敬寒春,这就是全体中国农机院人的共同心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