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优势农产品:从量的集聚到质的提升

2004-12-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稳健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粮食是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农业是否增效,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与我国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农业部统计表明,全国安排的28.05亿元良种补贴,大部分用于优势产区,农业部7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集中在优势农产品和优

势产业带。

今年是我国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第二个年度,随着全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增幅创近几年新高的喜人变化,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方兴未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也呈现出稳健发展态势。

质的飞跃才是“优”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指出,量的集聚不算“优”,质的飞跃才是“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不仅仅是空间分布与聚集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品质的优化。今年以来,各地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遵循发挥比较优势原则,继续大力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新技术,扶优扶强,优质化率稳步提高。

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品种、品质的改善,直接带动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强。2003年河南省出口小麦近130万吨,远销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韩国、新加坡、缅甸、朝鲜和孟加拉等9个国家,打响了河南小麦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我国苹果已经出口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陕西、山东两省鲜苹果的出口量,就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80%。

产业化经营是产业带的生命源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和带动。目前,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项目已在各产区落户生根,并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形式,将越来越多的农户纳入其产销加工链,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订单面积可发展到4.32亿亩,比上年将增加7000万亩,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订单面积2.6亿亩,增加5330万亩,全年签定农产品购销合同848.8万吨,成交98亿元。

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正式发布了60多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互相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

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

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优势农产品在空间上已日益呈现出健康集聚的发展势头。在2003年成功起步的基础上,今年优势区域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6.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东北玉米优势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3.3%,提高1.3个百分点;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植棉面积和总产占全国的99%以上。

全国各地今年共扶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88个,先后安排105项优势农产品标准制定计划,建设全国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70个,推动全国50%以上的地市和40%的县区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全年引进优质小麦、玉米、肉羊等品种种质资源2500多份,启动实施了4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试点行动。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指出,目前,我们正朝着实现我国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这个方向稳步迈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