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歧视“差生”现象不容忽视

2005-0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湖北省丹江口市 胡光泉 我有话说

呼声

当前,在一些中小学校,所谓的“差生”常常受到学校、教师不公平对待。这个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关注。

学校歧视

分快班和慢班。一些学校(特别是初中)为了提高升学

率,将学生按考试分数的高低分班。学校抓快班是为了培养优等生,安排课任教师优先考虑,在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优先。

取消考试机会。有的学校为了不让“特差生”拉后腿,每逢统考、升学考试等大型考试报名之际,千方百计给“特差生”做工作,让其放弃参加考试机会。

教师歧视

座位安排上歧视。教师安排学生座位是“以分数论英雄”,“优等生”的座位都在教室的黄金地段――中间位、靠前位,“差生”则分布在两边和后排。

课堂上歧视。老师的课堂提问“差生”往往不能较好的回答,甚至答不上来,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差生”是浪费时间,索性就不提问或少提问。如果遇到公开课,就更轮不到“差生”了。

作业批改上歧视。老师在批改“差生”的作业时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就不批改。

处理问题上歧视。“差生”和“优等生”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对“优等生”往往能网开一面,手下留情,而对“差生”却严格“依法办事”,甚至“从重处理”。

同学歧视

“优等生”看不起“差生”。快班的学生因为自己进了快班而自感高人一等,有很强的优越感。慢班的学生,多数失去自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加之许多慢班教师不愿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多下功夫,结果慢班中一部分学生荒废了学业。“优等生”对“差生”往往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交这样的朋友。所以“差生”的伙伴多是“差生”。

原因分析

造成歧视“差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以及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

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办法简单是造成歧视“差生”的主要原因。一所学校的办学成绩好坏,只看学校的学生升学率。学校为了在同行业中有较高地位,就会片面追求升学率,其他的当然就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了。学校实行快慢班制度,大多是无奈的选择;学校、老师及家长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过分要求和渲染,才使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导致“优等生”瞧不起“差生”。

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工作研究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前农村教师待遇低下,工作量大,以及下岗的压力,使教师缺乏忠于职守的动力,少数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减少,得过且过。这是歧视“差生”的另一原因。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教师对“差生”的歧视,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歧视”现象的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