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承崇高教育理想 创造美好教育未来

2005-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示范校建设掠影 我有话说

始建于1982年的中关村中学,于1998年、2003年先后合并了清华园中学和双榆树中学,遵照专家组提出的“在教学课程改革中发挥学生主题作用和根据学校有时找准并发展学校特色”的建议,不断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境界,成为“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2004年4月被专家团认定为“首都普通示范性高中校”

迈入中关村中学,毛泽东的名言“世界是属于我们的”精美篆刻激励着学子满怀激情,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横幅,鞭策着学子奋斗不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位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伟人雕像更是让美丽校园平添了一份大气,一股正气,一种豪气。

中关村中学在校长兼党总支书记邢筱萍同志的带领下,建立了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得到规范和完善,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常年聘请的法律顾问,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培训,努力提高法律意识,更使学校在依法治校方面走在了众多学校的最前面。学校还创造性地挖掘人文文化的育人潜力,构建以弘扬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风范为主题的德育模式,在南京梅园新村等地建立了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学校被评为“海淀教育先进集体”。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稳固根基,中关村中学为打造优秀师资,狠抓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狠抓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实施了“三大工程”――用名师工程全力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名师,将组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分期分批去澳大利亚参观学习,目前已经有三批师生近百人到澳大利亚圣保罗中学学习访问;学校还奉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的理念,一直都为青年大学生举行拜师会,用老教师的经验对其进行有效帮带,鼓励青年教师成为专家,目前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六名,高中教师百分之百具有本科学历;学校用继续教育工程推进全体教师的持续学习和提高,组织980多人次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计算机学习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独立制作课件,英语教师口语百分之百达标;现学校已有115人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在继续学习中不断提高――目前,学校第一线教师258人,其中北京市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7名、一级教师117名,占教师总数的70%,特级教师王建民、何凤楼、吴燕清等成为受各界关注的典型代表。中关村中学的老师们从学生的终身教育出发,以“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搭建引领学生成功的舞台”为办学宗旨,整合课程资源,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教学课程板块;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连续多年保持中考、高考在首都海淀区的领先水平。

在这个呼唤科技的时代,中关村中学的科技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早在2001年中关村中学就被授予“海淀区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海淀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校”,2004年还被命名为“天文、OM、模型的教育基地”,在今年北京市第九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最佳创意奖,OM科技小组还代表北京参加了去年6月在美国举办的世界OM比赛中获得金奖;在第二十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囊括所有参赛项目的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学校组织的天文地理活动小组,其开展的项目“日食观测”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并且学生论文多次在《科学》、《天文爱好者》、《天文馆研究》中发表,英国首相布莱尔夫妇还观摩了天文小组的活动,王凌雨同学应英国政府的邀请,赴英参加了日全食的观测。学校还历来重视模型制作,曾经以团体第一的成绩赢回了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的金牌,第五届“绿色奥运”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比赛“奥运场馆”还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等等――学校的科技教育让孩子们具备了宽厚的科技素养,增强了创新意识,学校也因此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中学的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德育教育开展的同样生机勃勃――学校拥有300多人的艺术团,下设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参加历年来市区级各类比赛,多次获一、二等奖;04年管乐团、民乐团又双双蝉联北京市中学生器乐比赛一等奖,并与美国等八个国家学生技术团进行友好交流;学校的四支男、女篮球队多次在市区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武术队连续六次蝉联北京市中小学振兴中华杯武术比赛团体冠军。学校两次获得海淀区颁发的“参加北京市运动会特殊贡献奖”,向高校输送了优秀体育特长生31名。在德育教育上,学校以追求学生的良好品德为奠基,专门聘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德育副校长专门收集院士题词、院士故事及他们的资料,用来作为德育的素材,学校策划建立的院士墙也成为了中关村中学又一道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风景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