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1月4日电 甘肃省金塔县实施“网络连乡村、信息进万家”工程,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点面结合、整体推动的方式,迄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成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得力助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优秀参谋,开展科普知识传播、农民素质教育和村务政务公开的有效传媒,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型手段
地处千里河西走廊西北端的金塔县,光热水土资源充足,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远离中心城镇和交通干线,偏僻的地域和封闭的信息环境严重阻碍了各级干部群众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农业发展失去了它应有的优势,呈现出了信息流、物流不畅,种、养殖业科技含量过低,生产、销售和市场脱节,甚至出现了滞销和“卖难”现象,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大量的考察论证,1999年金塔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以网络建设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决定,并把它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县多方筹资40余万元,首先组建了金塔县信息网络中心,并建成了全省第一家信息网站。经过5年的努力,又先后多渠道投资500多万元,为13个经济主管部门配备了电脑和网络设施,在涉农部门和乡镇建立了8个信息站,依托中小学微机室在75个村 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7% 建立了信息点,形成了“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全县信息网络系统;并相继开通了“金塔经济信息”、“金塔文化旅游”、“西域人才”、“金塔党建”等13个网站;实现了地方经济信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务政务公开、涉农收费、税费改革、各项统计信息调查、科技文化、公民道德、农民素质教育等“网上行”,成为甘肃省建立网站最多的县。
网络建立了,如何拓宽传播渠道,把信息及时传送到广大农户手中,解决农民因不具备上网条件而无法获得网络信息的问题,成为又一大难题。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他们推行了“网络连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建起了县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信息站,村小学信息点,中小学生、义务信息员4级信息传递模式。通过对信息收集、整理,及时编辑成《金塔信息导报》,再由各信息点下载,打印后分发给学生和义务信息员,传递给家长、邻居和其他农民;农民的反馈意见则逆向而行。这种信息双向运行的方式,使信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信息网络建设为全县农村、农民、农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服务“三农”的助推器,为流通协会、运销大户、致富能人发布信息、牵线搭桥。先后从国际国内几十家电子商务网站搜集下载各类信息10多万条,网上发布招商信息700多条,产销信息7840多条,收到反馈信息2480多条,咨询电话3000多个,网上签订农业订单57个,带动农户签订合同5万多份;孜然、黑瓜籽、早酥梨等10多个农特产品在网上找到了销路,销售达2.1亿元,有效地解决了“卖难”问题;广大农民在网上获得了各种信息,提高了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