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有雪中送炭的传统”

2005-0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您好!这里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东南亚海啸捐款热线电话。”

4日晚上7:08,记者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大堂。东南亚海啸24小时捐款热线电话和红十字会总会北京捐款处都设在这里。5部热线电话的铃声此伏彼起,电话听筒好像已经粘在了5位工作人员的手上。他们忙得连喝水的空闲都没有,已经凉了的晚饭就放在一

边。

没有一个捐款人接受记者的采访,其中的一位回答说:“都在一个地球上,不过是做了该做的,没什么可说的。”

等待中,联络部的戴晓明给记者讲了几个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 福建省保健院的林女士代表已经病逝的91岁的陈依珠老人从遗产中捐赠一万元人民币,希望将收据和感谢信放在老人的遗像前以示纪念。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他已经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了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群众参与最踊跃的一次捐助活动。

晚上8:00,另外一批工作人员来接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接到1733个电话。接了一天电话的余小姐实在累极了,在电梯里靠着墙壁闭上了眼睛。她今天接了342个电话。她说:“下来才觉得累。每个电话都代表一颗爱心,接电话的时候我始终被感动着,哪里有时间累!”

晚上8:15,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来到捐款处,他们捐了1000元。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告诉记者自己的名字,只是说:“咱们中国有雪中送炭的传统,现在生活好了,帮助别人是应该的。其实,我们这点钱太少了,但我想这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安慰:通过捐款告诉那些受灾的人们,我们一直在关心他们。”晚上8:40,家住在北京工业大学附近的刘玉贵和爱人代表他们一家人来捐款。闲谈中他告诉记者说,自己失业在家已经3年了,爱人早已退休,一个女儿还在读大学,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他说:“可是咱们受灾的时候外国也支援咱们了,现在该我们尽点力了。”

夜已经深了,可在这里,电话铃声还在此伏彼起地响着,记者分明感觉到一颗颗爱心汇聚成的一股强大暖流:凝聚人道的力量,爱没有国界!记者也当起了志愿者,接起了电话:“您好!这里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东南亚海啸捐款热线电话。”(本报北京1月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