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是多余的担心

2005-0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国际社会在这次海啸灾难中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承诺的捐款已经超过20亿美元。希望已经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作出捐助承诺的4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能遵守诺言,及时为救援活动和灾区重建提供资金。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地震和海啸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及影响范围,是人类历

史上罕见的。截至1月5日,这次灾难已造成近15万人死亡。印度尼西亚受灾最重,有9.4万多人丧生。印尼总统苏西洛于当天宣布此次灾难为国难,并对死难者表示哀悼。

此次灾难发生后,各国人民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捐款、出力,与受灾国家的人民一起应对这场劫难。迄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近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承诺向受灾国提供捐助,已超过了联合国在2004年收到的人道援助总额;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还派出了45支医疗队奔赴灾区,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遗体鉴定、医治伤员、发放物品等工作;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亚洲地区和有关国家、国际机构的领导人,于6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由23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特别代表参加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特别会议;联合国将在11日召开部长级国际会议,讨论对海啸受灾国的重建援助。

应该说,国际社会的反应是强烈的。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埃格兰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强调,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积极配合了国际救援努力,联合国在此次救援工作中得到的支持是空前的。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对此次国际救援帮助极大,两国除捐款外,还捐助了大批救援急需的物资。一些贫穷的亚洲国家也积极捐钱捐物,为受灾国家提供实质性帮助,这是史无前例的。他说,目前救援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运输问题。由于灾区面积大,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未来的救援工作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安南秘书长指出,在以往的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捐助国食言的情况时有发生。2003年伊朗巴姆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时,国际社会承诺将提供巨额捐助,但至今这些承诺还没有完全兑现。由于缺少资金,许多巴姆地震灾民仍居住在临时帐蓬里。他将呼吁捐助国和国际机构近期先向海啸灾区兑现数亿美元的承诺。

与灾区的需要相比,目前已抵达的国际援助只是杯水车薪,安南的担心显然不是多余的。德国《柏林日报》的文章指出,人们担心,几个星期后援助的决心就会软弱。当记者或救援者赶赴另一场灾难或危机时,发达国家对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承诺就会很快被遗忘。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向受灾者提供灾后紧急援助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为贫穷国家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富国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靠援助摆脱贫穷,发展和繁荣才是地球上弱势国家和地区脱贫的最好办法。对灾区来说,眼下当然是救人要紧。但灾后重建,必须着眼于脱贫与发展,这才是对灾区援助的真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