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合理的教育规模
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0多年来,江苏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江苏小学教育目前已经挺过了小学入学高峰期,在校生已经回落到1993年前的水平以下。初中教育正在过渡高峰期,从去年开始,招生规模已有所回落,最终稳定在200万人至240万人之间。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目前处在不断扩大规模时期。江苏的高等教育超常规大发展,1993年招收本专科生6.85万人,2003年招生25.66万人,增长2.8倍。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把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将一批“五脏俱全”但飞不高的“麻雀”类学校,联合建设成为有实力的“雄鹰”类高校。
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江苏7400万人口生活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要将这么多人口率先带入现代化,靠长线工业和传统农业不现实。把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高素质人才资源优势的惟一途径便是发展教育,优化、完善教育结构。
近3年来,江苏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改造农村中小学1.2万所,加快新建一批城镇中心校和定点学校,长期以来中小学布点分散、规模偏小、轨制混乱、效益不高的状况得以改观。此外,江苏各类教育发展趋向协调。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合理,招生比例达到54 46。中等成人教育总体有所下降,高等成人教育稳定发展。该省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门槛,毛入学率达27%。在高等教育中,专科与本科教育在校生比例为41 59,研究生占本科生在校生比例为10.6%。高校雄厚的科技人才实力已成为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据初步统计,江苏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了70%,千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90%。
江苏经济的发展有苏南、苏中、苏北的阶梯差距,但教育的发展却没有阶梯差距。苏北一些贫困县重教的程度甚至强于苏中、苏南。一项调查显示,县城里最让人羡慕的职业是中学教师,因为收入最高、待遇最好的正是中学教师。
树立人才制胜的教育理念
人口资源丰富,人才资源不一定丰富,教育在二者之间架起了金桥。50年来,江苏教育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他们已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1979年以后,江苏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广大青年和在职职工要求上大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江苏现有的高校规模不能满足需要。本着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理念,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型高教模式应运而生。20多年来,这类学校不向政府要钱,还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人才。1995年,江苏省第一所民办高校“三江学院”创办以来,至今全省已有近20所民办高校。
长期对教育的投入使江苏得到了高效的回报,经济实力增强又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实施“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变教育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策略上,江苏人棋高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