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

2005-0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徐启生 我有话说

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阿拉伯人是少数民族。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便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原居住在这里的大批巴勒斯坦人纷纷逃离家园,流落他乡,成为难民。战后只剩15.6万人留在了以色列,占当时以色列人口的11%。后来,这些巴勒斯坦人获得了以色列国籍,成为以色列公民,被称为“以籍阿拉伯人”,以区别生活

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

人们常说他们是以色列的“二等公民”,受到种种不公待遇,在夹缝中求生存。以色列阿拉伯人新闻中心不久前邀请记者考察了一个名叫沙赫宁的阿拉伯城镇。

沙赫宁位于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区,早上我们从特拉维夫驱车北上,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接近沙赫宁镇时,只见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脚下是一片片橄榄园。进城区后,眼前是光秃秃的街道,两旁没有树木,汽车驶过,尘土飞扬,路上行人稀少,醒目的垃圾桶横七竖八,半途而废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市政府设在路旁的一座二层平顶房里,其外表很像中国建筑工地上临时搭建的工地指挥部,里面只有一间男女合用的卫生间。初到此地,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与犹太人城镇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在市府接待室里,市长巴谢尔介绍说,沙赫宁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人城镇,也是以色列规模最大的阿拉伯城镇之一,居民都是巴勒斯坦人,其中91%的人口是穆斯林,还有9%的人信奉基督教,总人数为24500多人。目前以色列共有670多万人,其中犹太人约540万,阿拉伯人约130万,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0%,而阿拉伯人居住区仅占以色列领土的3%。换言之,20%的阿拉伯人生活在3%的土地上。

土地被廉价征用

巴谢尔强调,除了财政、就业、教育等问题外,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土地争议。1948年前,沙赫宁镇居民共拥有约1万公顷土地,目前,90%以上的土地被政府以各种名目没收、征用或购买去了。以色列在沙赫宁周围建立了35个犹太人居住区,并成立了米兹嘎夫地区委员会,管理这个地区。60岁开外的哈亚德利带我们去附近的一个山头。他指着山下以军营旁边的一块土地说,那里有他祖传的8杜纳姆土地,因是军事要地,他被禁止到那里去耕作。他多次向当地政府提出交涉,得到的答复是:“你可以把这块地卖给政府”,价格为每1000平方米500美元。他气愤地说:“这简直是抢劫”。

由于土地被没收征用,镇上许多阿拉伯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有些人在镇政府部门工作,有的当小商小贩,但大多数男子不得不外出“打工”。绝大多数妇女都没有工作,生活十分艰难。

阿里的房子

现年45岁的阿里在海外打工赚了些钱,5年前回到沙赫宁后,想在自己家的一块土地上盖一幢房子。他先在沙赫宁市政府办理盖房申请手续,当手续办得差不多时,突然接到通知,说他的这块地不属沙赫宁管辖,管辖权属米兹嘎夫地区。阿里实在搞不懂,他家祖祖辈辈生活在沙赫宁,他住宅的周围邻居都属沙赫宁管辖,他家的地怎么会一下变成了犹太人区了呢?他只好向米兹嘎夫地区办申请盖房手续。可就是批不下来。阿里无奈之下“擅自”动工盖房。因没有许可证,他的房子就成了违章建筑,米兹嘎夫地区委员会要求他自行拆除,他不拆。后来,地区委员会上诉海法市法院,法院最终判罚阿里,每年交纳8000谢克尔罚金,直到拆除房子为止,今年已是第4个年头。

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奥斯曼表示,建房纠纷是阿拉伯人面临的第二大问题。“违章”建房在阿拉伯人居住区并非个别现象,随着阿拉伯人口的自然增长,扩建住房本在情理之中,但由于政府的严格限制,阿拉伯居住区扩充建房,只允许他们在原来的房屋加层升高,而不许扩大住宅区。使阿拉伯人不得不“擅自”建房。

只有犹太人一半的市政预算

以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必须服兵役才能享受社会福利等经济权利。在这样一个全民皆兵义务兵役制的国家里,阿拉伯人 除德鲁兹人、贝都因人外 却没有参军权利,也就无法在就业、升学、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以色列人平等的待遇。

此外,政府在各个方面均向犹太人“倾斜”。经济上,以政府以发展犹太人经济为主的方针,在市政预算、市政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阿、犹城镇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市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以政府给沙赫宁全年的预算约为8500万谢克尔,人均约3500谢克尔。而犹太人居住的城镇人均预算至少达6000谢克尔以上,最高可达12000谢克尔。另外,以政府很少在阿拉伯人居住地建立工业区。没有工业区就等于缺少地方税收。地方税收是城镇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沙赫宁没有工业区,只能靠一些小商贩交的税款增加财政收入,市财政非常困难。2004年,市政府不仅削减了市政建设费,还削减教育经费,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参观了当地一所名叫“春天”的小学,全校有600多名学生。校舍为两排十来间的简易平房,石棉瓦的屋顶,除了课桌椅外,校内没有任何体育设施。陪同人员对记者们说:“以色列号称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你们看看,阿拉伯人的学校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以色列政府的耻辱。”

阿拉伯孩子眼里的“第一世界”

以政府视阿拉伯人有可能对犹太人构成潜在的安全威胁,长期以来对阿拉伯人居住区进行监控。在沙赫宁城边长期驻扎着以军。由于阿、犹两个民族在宗教、语言、风俗习惯、心理、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这里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相当孤立,基本上与犹太人隔绝。他们有自己的学校、商业服务体系和清真寺、教堂,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以政府从未对阿拉伯的文化娱乐有任何的投资,没有影院也没有其他的娱乐场所,连一个公园都没有。奥斯曼形容说,阿拉伯人居住地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这里的孩子如有机会到离这里不远的犹太人居住的卡米尔镇去看看,就以为到了“第一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