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民族服饰的保护与创新问题是近来民族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去年底召开的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举办的“文化遗产与民族服饰”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和博物馆学界的代表就“文化遗产与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创新”问题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文化遗产和文化
学者们认为,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繁荣的宝贵资源。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复兴中华文化和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因此,讨论文化遗产与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具有宏观理论探讨的意义。有些学者还就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如何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关系,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创新、保护与引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于服饰文化,有关学者认为,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质文化,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作为服饰成品,它是物质文化,但制作服饰的工艺及各民族的服饰观念和文化内涵等,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冲击,民族服饰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一是民族服饰工艺面临危机,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服饰制作工艺失传或正在消失;二是珍贵的民族服饰文物外流严重;三是目前社会各界对民族服饰的重视力度不够,保护资金不足,研究人员缺乏,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出台,保护和传承服饰文化有较大的难度。一些学者认为,一方面要积极抢救少数民族服饰资源,以免某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消失;同时,还要主动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民族服饰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