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下榆林校
2001年6月8日,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宋法棠第一次来到这里。教室里桌子不够用,七八个学生蹲在水泥讲台前写作业;窗户变形无法打开,孩子们汗流浃背;教师办公室破烂不堪。宋法棠的心紧了,当即表态:“把危房全部推掉,重新盖楼,需要多少钱,我们来解决!”当了解到学校教师已有24个月没发工资时,宋法棠沉默良久后说:“拖欠工资的事一定要尽快解决,决不能让教师们失望!”3个月之后,施工队伍开进榆林镇。
在不久后的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宋法棠尖锐地指出:“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的县学校那么穷,县长却坐着豪华小轿车。拖欠教师工资,各级政府有着直接的责任。”经过多方努力,到2001年末,黑龙江省累计拖欠教师的2.7亿元工资终于一次性全部得到解决。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2003年4月8日,刚任省委书记才9天的宋法棠第二次来到榆林镇中心小学,此时眼前已是一座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他高兴地笑了。
“孩子的事无小事”
长期以来哈尔滨市中小学厕所状况普遍很差。2000年9月,宋法棠得知后,毅然拿出800万元省长专项基金用于旱厕改造。“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的语气严肃而坚决。看着一座座新式厕所平地而起,孩子们满心欢喜。
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危房。其中D级危房就有144.5万平方米。宋法棠多次深入到贫困、边远的县乡中小学了解情况。看到一些地区教室破损严重,师生们不得不借用农民的住房上课时,宋法棠心急如焚。2002年4月11日,宋法棠将计委、财政厅、农委、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召集到省教育厅,就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会上,宋法棠当即承诺,投入1.2亿元,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他建议省教育厅联合有关厅局组成调查组,一定要把底数摸清,要把危房改造工程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优化教育资源。现场办公会结束后,宋法棠仍不放心,一再叮嘱工作人员搞好设计,选好施工队伍,确保建筑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
数字显示 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有40.1万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辍学生是下世纪的贫困户。”如何让贫困学生圆求学梦,始终是萦绕在宋法棠心头的又一件大事。
在宋法棠的倡导下,黑龙江省省直所有的机关干部都自掏腰包,向贫困学生献爱心。据不完全统计,省直2000余名干部连同社会各界共捐款5000多万元。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政府在现有600万元助学金的基础上,每年将持续投入2000万元,同时争取社会赞助、地方政府配套,使之每年保持在4000万元左右;扩大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教材提供范围,力争使20万名农村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利用原省本级每年400万元贫困大学生补助金,高校1比1配套,达到每年800万元,资助10000名贫困大学生。
一封普通的教师来信
2003年,黑龙江省“两风”建设期间,哈市第六十一中学几名年轻教师的来信吸引了宋法棠,“事在人为,风正而兴业……我们坚信:欠发达的我省,未来将一片辉煌,薄弱的我校也将在我们手中走向辉煌!”
宋法棠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他决定,到教师们中间去“取经”。6月30日上午,宋法棠悄然来到教师中间。座谈中,宋法棠一边听一边记。61中是一所普通初中,校园坐落在一片低矮的居民区里,附近居民乱倒垃圾污水,各种车辆乱停乱放,在校学生频频发生意外。体育老师张猛激动地对校园的建设提出建议。宋法棠风趣地说:“咱俩是英雄所见略同,我进校园时,就有这个想法了。”当看到“为了学生一切,安贫乐教献青春;一切为了学生,爱岗敬业铸师魂”的标语时,宋法棠直言不讳地说,我建议将“安贫”改成“尽职”。我们要“居贫”不“安贫”,拼搏奔小康。一席话,使老师们与宋书记的心贴得更近了。
宋书记离开后,立即部署61中的环境改造工程,拨款180多万元用于周围居民动迁,并在年末划拨1000万元给61中用于校舍改造。
五年间,黑龙江省的教师工资再无拖欠。2001年以来,黑龙江先后启动和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二期义务教育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三年来投入资金8.5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92.7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校舍100多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已有34.2万贫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然而这位对教育有着深厚感情的宋书记仍然奔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