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企业的骄傲,“联想集团”一直是被谈论的最多的话题。近日,“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更使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或许是有意、或许是偶然,近期有关“联想”题材的图书也一下子多了起来。今天,我们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联想风云》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我在联想的七年》,前者是作者深入“联想”内部采访的所得,后者是“联想”前员工对“联想”的反思。也许,一个事物总有不同的侧面,将两书参照阅读,能更全面地了解“联想”,更深入地思索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编者
“联想”是个永久不衰的话题,加之近期“联想”的一系列动作,使“联想”话题热上加热。《我在联想的七年》一书,不是揭露什么“内幕”,而是以“联想”为例,研究中国企业发展战略。
当然,书里确实描述了很多“联想”案例。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认为,作者实际上是对案例后面反映的问题感兴趣。
如果要总结该书想说明什么问题,我想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联想”为什么会走上“贸工技”道路、以及它对“联想”造成了什么深远影响?“联想”到底有没有技术?如果有,表现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对“联想”的危害在哪里?“联想”的研发体系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种体系对“联想”是福是祸?“联想”是中国IT界具有标杆性的企业,其他企业应向它学什么、又从“联想”失败的教训里吸取什么?我认为,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对于摸索前进的中国企业是有好处的。如果“联想”高层能以宽广胸怀看待这些问题,那么对“联想”的今后发展也是有益的。
该书更多的笔墨是围绕着“联想”的战略问题,这些都不得不追究到“联想”的文化与“基因”。作者认为,“联想”的文化可以认为就是“柳传志文化”或“杨元庆文化”。他们的价值观、性格、工作作风将直接影响着“联想”的企业文化,并且通过他们的干部筛选准则、工作流程等机制直接传递下去,贯穿整个企业。好在柳、杨从个人品行等方面均是非常优秀的人,所以带出来的“联想”企业文化整体还是正气的,向上的。但是“一把手”文化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干部筛选准则。如果一把手喜欢的就是“服从型”的、听话的,而反感具有挑战型的、提意见型的,那选择的干部必然是这个倾向。很不幸,“联想”的干部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
美国通用公司在企业文化中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是:integrity,这是个很严历的词,主要是针对高级干部的。直译意思是:正直、诚实、完整等,其实比较好的翻译应该是中文“心口如一”这个词。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里漂亮口号满天飞,而实际做的却“风马牛不相及”。“联想”也不例外。
企业要想与众不同,首先要有与众不同的企图心和终极目标。那些“高瞻远瞩”或“卓越”公司恰恰是没有把盈利作为它的最主要目标,反而做出了超常的业绩。作者指出,“联想”的基因“是一种做贸易的商人基因,或者就是制造业的商人基因。”仔细研究“联想”20年的历史,贯穿在整个过程中的就是一条基本线索,那就是追求经济效益。这也就是“联想”基因形成的起源。而这正是“联想”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障碍和瓶颈。这个问题不解决,联想的一切动作(包括并购等)将变得毫无意义。
相信,真正对企业管理有实践、有心得的人一定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我在联想的七年》李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