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青春书写遗憾的历史

2005-0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曾庆瑞 我有话说

20集电视连续剧《响亮》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生人在一种特殊背景下的心路和成长历程,这种展示其实是在用那一代人扭曲的青春书写那一页遗憾的历史。

剧中,1976年的国之大难,带给牛家这个平民之家几乎灭顶的不幸。小学教工却又身为“右派分子”的一家之长牛正国,在一场车祸中突然失踪。母亲何碧雪,只是一

家棉纺厂的普通挡车女工,不堪生活的重负而改嫁医院保卫科的干部金大印,两个人随后又怀着一个美妙的发财梦到山里开矿去了。撑起牛家门户的,是这个残破的家里刚刚长大成人的女儿牛红梅。她挑起了“养育”两个弟弟―――牛青松和牛翠柏的重担。牛红梅天生丽质,偏偏早恋。与医生冯奇才婚前偷尝禁果,被金大印“抓了现场”,青衣巷里自家门前她被当众蒙羞。青松为洗雪耻辱,找到地痞流氓宁红毛报复了金大印,却不料让宁红毛乘机奸污了姐姐。红梅怀了孩子,却被冯奇才怀疑是那流氓所致。一再受辱的红梅不堪生活的重压离开了那个医生。原以为,又帅又痴情的回城知青杨春光走进了这个家门,会使自己有了人生的归宿。又不料,杨春光上大学后移情别恋高干女儿王祖泉。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杨春光还设下圈套害得红梅流了产。离异后的红梅,变得有些玩世不恭了。喝酒,跳舞,打麻将,刻意修饰打扮招摇……又经历了无数黑夜里的孤独和痛苦。所幸的是,青松被少年管教释放归来开始走上了正路,翠柏一直自强不息让她看到了希望,青松到越南寻父也让她重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的梦想,她坚强地活着,期待着,盼着生活对她和她这个家能够慢慢公平起来。这,诚然是个悲惨而又凄凉的故事。

为写下那一代豆蔻年华的少女们辛酸而又令人窒息的历史,我们的女主人公红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于是,看这部电视剧演绎的红梅和她一家人的故事,我们真的可以感受到,十年“文革”结束之后,那个混乱年代的种种“左”倾幼稚病“遗风”和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余毒”的可怕和可恶。从这个意义上说,《响亮》是用红梅姐弟三人扭曲的青春,还有他们周围的冯奇才、杨春光、小奇、夏夏、王祖泉、丽霞、春燕一些人的扭曲的青春,在那一页遗憾的历史的脸上,也在一般被那“遗风”和“余毒”戕害了的人们甚至包括一般芸芸众生在内的人们的灵魂的脸上,抽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结果,电视剧创作者们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和手法对此所作的揭露和批判,就这样显示了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电视剧艺术作品应有的一种美学品格。历史与现实的尽可能深广程度上的真实,这是应该肯定的。

只是,这《响亮》自身也有遗憾。我刚刚说它“显示了一些……真实”,就说明,在真实性上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是重要的无法弥补的遗憾了。何碧雪抛下三个儿女住进了金大印的宿舍,而后又没有善尽为人之母的责任,甚至于,不止一次在孩子们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都见不到她的身影,这不符合中国平民百姓中母爱的传统美德的实情。另外,这部电视剧带有太过浓重的“伤痕文艺”色彩。其实,当“文革”恶梦醒来,痛定思痛之余,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时光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没有充分揭示这样的本质的真实,反而让过于沉重的灰暗、压抑或多或少地遮蔽了这样的本质的真实。还有,就是红梅姐弟的悲剧,作品也过于强化人物“性格”因素而使得全剧有了“性格悲剧”的意味。就叙事而言,该剧对生活素材缺乏精心剪裁,在取舍上欠缺集中和典型化的必要功力,而使得某些地方趋向于和生活同格化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