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特想中国油条的汉学家

2005-0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苗鹏生 我有话说

那还是三年前吧,在伦敦的一次招待会上,我与他初识。虽说第一次见面,却留下很深的印象。大约有三个原因,其一,他曾经在北大读过考古专业,现在是剑桥大学的名教授,这且不说洋人,即使我们国人也是凤毛麟角的吧!其二,身材修长,洋人本来就长得高,他比一般人还要高出一截,显得鹤立鸡群;其三,鼻梁上架着一副

深度眼镜,斯斯文文的,脸上总是漾着浅浅的笑。于是,我就记住了他的名字:查尔斯・埃尔默和极地道的中国名―――艾超世。

以后,我发现,中国使馆举行招待会,比如国庆和建军节招待会,他总是每次必到,实际上,据称,在我去英国工作前早就如此。我们很快成了朋友。我极想找个机会,多了解一些他的或许很有趣的经历,并就一些问题比如英国文化作点交流,因为招待会上毕竟人多嘈杂,有的还由我主持,要忙于招呼客人,所以难得深谈。一直到前不久,我们好不容易腾出空来,约好在中国城餐厅见了面,倾谈许久,极为开心。

艾先生说,在他11岁时,偶然看到一本书上有中国文字,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自己竟“研究”起来。就这样,兴趣日浓,以后考入剑桥大学,研习中文四年。1977年至1979年,他有幸进入北大,先后上哲学系、历史系,而在历史系学的竟是考古专业。据他称,他对商周文字“很着迷”。毕业返英后,担当剑大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多年,并在东方学系任教授。著有《孔子在西方的影响》、《威妥玛爵士与剑桥大学汉学研究100年》等著作。

在与艾先生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对中国那种难以言喻的浓郁情结。他酷爱中国文化,以极其自豪的口气说,他曾阅读过多种中国古籍,“四书五经”自不在话下。当他说到此,我不由感慨,如今中国的绝大多数人,甚至哪四书哪五经都讲不出来!那天,闲聊得漫无边际,不知怎么说到楚霸王,我得意地说:虞姬是我的同乡呢!便脱口背诵了项羽那极负盛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艾先生默默地听着,频频点头。他又说到他很爱读《聊斋》,赞叹蒲松龄老先生“实在写得好”。这时,我的同事随口背诵了其中一篇寓言体的《狼》,艾先生更是频频点头,他显然有点惊讶的样子。有意思的是,那天分手后,他竟很快给我寄来那首“力拔山兮”诗和《狼》的全文以及详细的注释,从网上下载的,也许他想显示一下,他也是很熟悉这些经典篇章的。我猜想。

那次聚会时,艾先生还说到他当年在北京上学,经常骑自行车从北大到东风市场,一脸无比怀念的神色。艾先生说他以前最爱吃的就是油条,现在也特想吃。可是,伦敦哪能买得到?他现在的早餐是豆浆和面包。他说他难忘的还有这么一次,去河南七里营人民公社,午饭是一碗粗面条,一块烧饼,最简单不过了,可是“最好吃了”,以至于终生不忘!他说他爱看中国的老电影,比如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他家里有很多这些老影片的光碟。他还说他最喜爱的影星是赵丹、孙道临,他爱看《乌鸦与麻雀》、《十字街头》。仿佛为他的一生作总结似的,艾先生告诉我,此生有三个地方对他影响最大:伦敦、北京和剑桥。

看得出来,艾先生早已下定决心,要将此生贡献给英国的汉学研究与教育,像他的先人一样,比如威妥玛爵士(1818―1895)。清政府时期,威妥玛曾多年在中国从事外交,返英后,于1885年就任剑桥大学第一位汉学教授。他曾为汉语创造“威妥玛式”罗马字拼音法,并将其收藏的4304册汉、满文书籍捐献给剑大图书馆,其中,珍贵的有:《异城图志》、《篆刊楚骚》、《按黔疏草》明版本、抄本《明实录》、清抄本满文《义正图解》以及有关太平天国的《太平天国日》等等。艾先生对这一切,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他曾专门撰文介绍威妥玛及剑大汉学研究的历史。

(本文作者为我国驻英国大使馆武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