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雪域先锋

2005-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郭海涌 本报特约记者 贾圣尧 我有话说
川藏公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是西藏连接内地的“命脉”,沿线洪水、雪崩、塌方、泥石流频繁发生。1996年10月迄今,武警交通四支队奉命担负川藏线800公里最险路段的保通任务,支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公路畅通,被交通部评为“九五期间交通战备”先进单位。

缺氧不缺志气

四支队养护的路段,被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百科全书”。它穿越金沙江等“四大水系”,翻过拉乌山等“六座高山”,经过“102”滑坡群等“九大险段”,几乎每公里就有一处塌方、流沙、泥石流。。

支队全体党员叫响“海拔高斗志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的口号,向极限发起挑战。1996年冬季,藏东高原雪猛风狂。支队党员突击队在海拔4000米、零下30多摄氏度的然乌沟铲冰破雪,每个官兵都被缺氧折磨得头疼欲裂,还要时刻提防山上塌下几间房子大的雪堆。没有一个人退却。靠着这种精神,当年,他们就清除了堆积多年的塌方、流沙,整修了公路边沟,使年通车时间从接养前的不足6个月上升到11个月,事故率降低40%。8年来,党员骨干组成的科研组成功完成“石槛技术治理山体滑坡”、“梯级消能原理防治雪崩”等12项科研成果,使路面平均拓宽2米,保持连续8年冬季无断通。到2004年底,好路率由过去的32%上升到78%。

困难多难不倒

面对一场又一场灾害,支队党员突击队带头赴汤蹈火,屡战屡胜。

2000年4月4日,300多台军、地车辆、300多名乘客被堵在暴雪途中。支队党员突击队官兵们背着群众走在前面,保护大家全部脱险。在暴雪肆虐的10余天中,官兵们奋力拼搏,被困千余名群众无一伤亡。

去年8月26日,国家一级天险、迫龙天险14公里路段发生严重灾情,2000多立方的泥流裹夹着飞石一泄而下,冲塌四五十米高的路基,把沿线的波密、八宿等10余个城镇隔为孤岛。支队长陈光永和政委李西平火速集结“党员突击队”赶赴现场抢修。绝壁深渊没有挡住官兵前进的脚步。支队长陈光永喊了一声 “同志们,跟我上 ”第一个滑向缺口悬崖,12名党员突击队员身捆背包绳,轮流在绝壁上悬空作业、打眼爆破。下午换班,政委李西平在悬崖下和大家一起清理塌方,突然,一块上百公斤重的石头从山上滚落,李西平拉着身旁的战士紧急跑开,才躲过一劫。支队以“困难再多难不倒”的精神,出色完成300多次抢险救灾任务,抢救遇险群众40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站着是座丰碑

四支队党员和他们的战友用青春和热血熔化千年冻土,用生命打通无人区的路。

1997年元月,左贡电站江水上涨,路面积水达2米多深,党员李明成在奉命驾驶推土机牵引车辆返回途中,由于机械长时间在水中作业,离合器失灵,失去控制的推土机载着李明成几个翻滚之后摔在崖下江边,年轻的李明成壮烈牺牲。2002年7月,川藏线中坝段被洪水冲断,四支队九中队队长田晓林带领党员突击队员孙建文、驾驶员杨浩学冒雨开车拉运石料。由于路基塌陷,3人掉进帕隆藏布江,遗体至今没有找到。三位烈士牺牲时,田晓林新婚才5个月;孙建文婚后8年两地分居,孩子3岁了还不认识爸爸;杨浩学还不满24岁,家里就他一个儿子。

压力越大生命越精彩。四支队党委发扬“苦中建功业”的奋斗精神,带领官兵在高原冻土层上开荒造田,养猪、养鱼、种菜,肉、菜自给率达到50%,实现营房正规化、营区花园化、工作生活设施配套化的建设目标。在支队党委带领下,部队建设连年上台阶,三次被交通指挥部评为“基层建设标兵支队”,有13个单位、217个个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4个中队被评为标兵中队,涌现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刘红春、“武警部队优秀带兵干部”黄明、团中央“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获得者丁长生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这些可敬的武警官兵,站着就是一座丰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