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个孩子因为把家里的钟表给拆坏了,被妈妈连打带训斥地教育了一顿。孩子很委屈,上学的时候就告诉了自己的老师,这位老师安慰了孩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不知道那个孩子是不是成为了爱迪生,但是我们一定能够知道,假如那个母亲接受老师的建议,在孩子“破坏”的时候,不再打骂,而是给予真诚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甚至停下手头的工作,充满兴趣和耐心,和孩子一起“破坏”,那个孩子一定会更加聪明。
小孩子爱玩、爱破坏是自然的天性,古今中外,也许都不能够例外。试想,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谁在孩提时代没有破坏过几样东西呢?既然破坏是孩子的天性,当我们从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人之母、人之父,为什么就不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破坏的自由呢?显然,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在支配着我们的行动。
如今,可以说在大多数家庭,像故事中那个破坏自家钟表的小孩是不受家长喜欢的,似乎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明白事理,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家往往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殊不知,那些善于搞点小“破坏”的小孩子,如果能够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将比那些听话的孩子更具有发展潜力。在法国的小学里,时常可以在教室里,看到小孩子任意拆卸各种玩具和物品,老师在一边四处走动,还时不时和孩子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他们的校长说这叫“玩中学”,校长还说,这就是合理利用小孩子爱玩、爱破坏的天性,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小得到很好地满足,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一旦这些孩子从小养成喜欢动手,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和能力,对他们的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什么总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各种笔试的竞赛中,能够成为分数高手,而在实际的实践操作中,则是“低能”,也许从法国校长的话里能够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沿着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发明家成长的足迹,我们总能发现,他们的表现也许大都不是今天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他们从小都有“破坏”的习惯。庆幸地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宽容了他们的“破坏”,引导了他们的“破坏”,使他们的“破坏”沿着一个思考、创造、智慧的道路上迈进。解放孩子的双手吧,也许我们会因此失去了那点可以估量的金钱,而孩子却得到了受益一生的财富。
(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