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8日电春节刚过,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艺术类招生工作已经开始。记者在几处招生现场看到,艺术类招生的火爆情形仍在延续,甚至大有超过往年之势。
今年艺术类考生最集中的科目还是美术和表演。据介绍,一些专业的报名和录取比例已经达到近30比1,远远超过普通高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仲恂说,目前很多高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而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高,从美术方面来说,10年前,北京只有6个艺术系,招生不过100人,现在通常一个系就招100多名学生,北京地区已有60多个艺术系。
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主任田培培也认为,艺术类招生“过热”可能会形成诸多方面的问题,“目前全国120多所大学有舞蹈系专业,华北地区还有600多所民办培训机构,这种‘热’不正常。”田培培说,“每年有多少学舞蹈的中专生、本科生毕业?培养表演的尖子人才太难,大量的普通毕业生怎么择业?”
“5年之内,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就不行了”,董仲恂说。2年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找工作非常容易,但从去年开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感觉到就业的压力。
艺术教育过于单一化也限制了毕业生们日后的发展。田培培说,中关村集中了多种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文、理、工、农、医都有,就是没有学舞蹈专业的,一是我们没有这种择业的心态,二是没有这份能力。实际上,艺术类的高等教育不应该是中专教育的延续,高等艺术院校必须培养艺术类的“本科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现在高校需要舞蹈教师,也是要求他们能够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光会跳就行。对此,首都师大舞蹈系坚持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课外,必须读第二学历,让学生有形象思维、有文化素质和创造力。
对此,董仲恂也有同感。“很多用人单位都愿意用我们学国画、油画的学生,人家说:我们要他脑子里的东西。我们这儿,随便串个教室就是画国画、油画的,而有些学校只有设计,实际上对学生是一种误导。”
由于一些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单一,师资也“不好说”,因此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出于多种考虑,一些学校还在扩大规模。业内人士称,这是一个“圈地的过程”,重新“洗牌”的时机已经不远了。目前,有些学生宁可复读也不上一般的艺术院校了,有些地方已经出现艺术类院校招不满学生的现象。
不少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艺术教育已经走入“大众化”阶段,因此,考生、家长必须在报考前调整期望值,不可过于“功利化”。过去,中央美院一个班只有4个学生,培养目标就是“大师级”人才。现在,每个班20多个学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学生的期望值也要“正常化”。“国外街头给人画像的自由艺术家很多是美术学院毕业的”,董仲恂说。
田培培说,艺术专业人才需求应该是越来越好的,今后也许一个小学就需要4、5个舞蹈教师――国外作幼儿园教师的博士多的是。艺术教育应该以育人为主,不是为了生存和择业,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已经走向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