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5年新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同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和著名数学家杨乐交谈时强调,一项重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往往能够引发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基础科学研究,要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此后不久,他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进一步强调,加快提
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年以来,国内诸多媒体都在关注和讨论如何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应对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本刊也先后收到一批相关的讨论稿件,今日特编发部分来稿,作为本刊去年《第六次产业革命和产业发展问题探讨》的续篇,以飨读者。
2005年新年前夕,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此前后,一批著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也在多种场合呼吁,我们不能再失去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笔者认为,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一、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关系
自主技术创新的第一需要来自于国家安全的迫切要求。与引进和购买技术相比,自主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需要较长的时间,有时在经济性方面算账是不合算的,即自力更生不如花钱购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不可能不考虑自己本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等国情。然而,一个国家在国防、行政、司法、金融、信息等方面需要所用的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购买和引进技术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许多先进和核心的国防技术,为了保持其军事上的优势,可能国外的军事技术拥有者不出售给我们;或者卖给我们的可能是二流和三流的技术,甚至是淘汰的技术。这样,我们的国防安全就会受制于人,受到威胁。另一方面,许多国防、行政、司法、金融、信息等方面的技术我们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甚至国外技术拥有者也很愿意卖给我们。但是,使用这些技术装备、软件等等,会使我们的国防体系、行政司法体系、金融体系和整个国家的信息体系处于不安全状态之中。因此,对于事关极其复杂的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安全方面的技术,即使成本再高、风险再大,也应在尽可能缩短研发、转化和推广时间的前提下,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推进这些科技的自主创新。
二、技术选择与战略布局的关系
自主创新战略怎样布局 是所有的技术都齐头并进,还是分层次、有重点地加以突破,这需要认真探讨。如果进行分类,从我们选择的技术来看,如前面所述的,有保证国家安全方面的技术需要自主创新,有节约资源方面的技术需要自主创新,也有更多更好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适度技术需要在引进转换的基础上创新提高,还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追赶型技术的一部分需要创新,而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尖端赶超型技术则更需要自主创新。因而,需要在这五方面技术上进行排列,在阶段、财力、组织等各方面进行战略布局。这里我们来看国内发展迫切需要技术与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技术。
科技自主创新是一国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上的差距,实质上则是科学和技术上的差距。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差距,最终赶上并在一些领域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在自主发展科学的同时大力加强对技术的自主研究和开发。一方面,从参与全球化竞争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需要选择一些我们自己已经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的在世界科技界领先的项目进行攻关,以提升我们的科技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节约石油、淡水、矿藏、森林等资源的技术可能不直接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然而是我们国家迫切需要的,也需要自主创新。我们不能等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技术成熟后加以引进,而是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有自主节约资源的技术,并及时加以转换和应用,转变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改善我们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因而,除了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提升产业技术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外,我们既要在世界领先技术领域争得份额,也要花大力气对于我国迫切需要的节约资源的技术进行自主创新。
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从短期来看,一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不能立即在经济等方面见效,不如将财力投在看得见的工业、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项目上,或者投在短平快的应用技术上。然而,没有自主和长期的基础科学研究、基础技术开发,也就没有在此基础上自主的应用技术,更不会有领先世界的技术,作为一个赶超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没有后发技术的支撑。
中国在过去数百年的历史中,对于前几次产业革命都失去了机遇,或者只是被动地随了潮流。除了体制原因外,关键是没有基础的科学和技术。从未来看,只有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技术开发方面打牢基础,做好准备,才有能力抓住面临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机遇。可以说,如果在科学和技术上短视,追求利益的短期化,将会使我们再一次丧失机遇。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的关系,在理论上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实际排列经济和科技工作顺序时,又往往舍不得将财力、人力、物力投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技术开发上。因为重大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开发往往需要时间很长,见效期较远。而我们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又是任届时间有限,现行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又无法考核今天科技创新给未来可能带来的绩效。因而,对于基础科学、基础技术和科技推广这样的公共领域,其投入没有体制和制度上的保证。有鉴于此,我认为,在体制和制度上,公共财政中基础科学研究、基础技术开发、重大技术转化和推广等,需要有硬性的支出预算比例来保证。
四、技术进步与发挥优势的关系
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看,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便宜,资本、土地和技术资源稀缺。一般来说,技术进步加速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而在产业中是替代和排斥劳动力的。基于此,如果从总体上讲,资本密集型的技术进步推进太快,就国内来看会形成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造成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即失业问题;而从国际贸易来看,用我们技术缺乏的短处,而不利用我们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便宜的长处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正好是扬短避长,会得不偿失。
然而,我们又要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怎么办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和便宜优势,而是要用劳动密集性的技术进步 随着技术进步,劳动与资本比例中,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 ,或者中性的技术进步 即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不变 参与全球化竞争。需要做的工作是:1、提高加工工业劳动者的技能,改革和调整教育结构,大量培养技术工人,培训在岗的农民工,使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大为改善。2、对于劳动密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创新,通过改善工艺、提高技术,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3、高度重视自主品牌战略,争取国内市场,主动自主开拓国外市场,改变大量的利润通过知识产权和贴牌转销被国外商家赚走的局面。4、国内企业要改变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讲求诚信,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价值。5、要尽快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由行业制定行业、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使我国的生产和服务走上标准化道路。
五、自主创新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
新的世界贸易格局中,过去那种以高关税、配额管理、币值高估等为手段的保护办法已经不能再用来保护国内产业。但是,从目前的贸易格局看,发达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高技术,一方面在产品生产和贸易中以自主的技术为基础制定了许多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技术壁垒,规避了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商品的竞争,客观上保护了发达国家自己的产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技术和专利,设立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将技术与产品和服务捆绑交易,在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性利润和收益。
技术是标准的基础,只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才能制定自主的标准,才能在制定标准方面,在修改国外标准方面,在让国外产品和服务适应中国标准方面,在出口产品和服务遵循标准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发言权和控制权。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是,鼓励技术自主创新,促进技术专利的形成和增加,在政府的引导下,发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学习借鉴国外的技术标准,根据自主的技术和工艺,考虑中国国情,制定自己的产业、产品和服务标准。从而改善国内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条件,并且在出口方面增强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
六、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的关系
现代教育不但再生产科学技术、创造新的科学技术,而且还创造新的生产力。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由“潜在性”变为“现实性”的前提和条件。教育是人才之本,而人才则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没有教育,进而缺乏人才,科技自主创新也就不可能实现。
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其关键是要有政府为主的投入。除此之外,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应当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开展创新式教育。教育的功能有两个 一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下一代的创新能力能不能培养起来,很重要的在于教育方式。培养创新能力,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允许学生不同观点、不同见解的存在和讨论,鼓励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科技自主创新战略,基础是科技自主创新人才战略。从层次上讲,我们要有从事创新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要有发明创新技术的人才,要有转换和应用创新技术的人才,要有模仿和提高引进技术的人才。从渠道上讲,我们既要重视国内培养,发挥各大专院校、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的作用,培养大量的本土化的创新人才;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学有成就的创新型人才回国,带来国外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服务。
七、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科技自主创新不等于闭关自守。我们需要开放,需要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其模仿、消化和吸收,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即引进后学习,学习后应用和转化,应用后自主提高。然而,引进、学习、消化和吸收方面需要注意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许多引进项目,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引进的技术装备陈旧、价格奇高、后续技术断裂,不但使技术没有消化吸收,而且浪费巨额外汇;二是引进技术后,不重视消化吸收,引进与消化吸收脱节,更不重视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和提高技术,使一些同类的产业需要重复引进国外技术和装备,并依赖国外的后续服务技术,使设备和技术运转成本很高;三是盲目排外,封闭研究和开发,拒绝引进和学习国外的技术。只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处理好科技自主创新与引进、学习、消化和吸收的关系。
八、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在自主创新中,政府有哪些职能,怎样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科技创新体制,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自主创新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为 研究和公布长期的科技自主创新战略,保证和增加基础科学和重大科技进步项目的投入,对重大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和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组织国家研究和发展体系,制定各项科技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人才、产业等政策,对政府各部门出台的科技促进政策进行协调,对一些重大的项目组织联合攻关,督促和引导行业协会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监管专利和技术市场等等。在科技自主创新中,政府既不能越位,不能代替企业进行一些技术的自主创新,不能代替市场进行调节,也不能缺位。
企业、中介和市场,是技术转换为生产和服务能力的最有效机制。跨国公司、特大型企业,是科技自主创新、转化、应用和推广的主体。国家要正确处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对一些产业适当地提高集中度,使其获得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递增,并监督其利润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比例。国家要在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面对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项目进行支持。从资金上看,除了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外,还要鼓励各类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创新担保公司、国家科技创新风险基金等等的成立、发育和发展,形成科技自主创新的全社会投入体系。
就科技市场体系看,一是要建立专利和技术的交易市场,从专利申请、技术价格评估、技术入股的谈判协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创新技术市场。从而由技术市场的供求来评估技术的价值,多个技术供给者竞价降低技术的开发成本,由市场的不同和新的需求来调节对各类技术的最优投入。二是要放开资源的价格,来调节创新型的技术进步。如水资源、石油、其他能源等等,要使其价格反映其稀缺程度,进而其价格的上涨使创新的技术进步有利可图,并且利用创新节水节能技术后比传统的利用水、能源等方式成本降低,技术才能有创新和进步的成本和利润空间。(作者系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