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日电综合体育馆成为今天清华大学最热闹的地方,馆里熙熙攘攘不用说,馆外的同学要排队半个小时才能买到入场的票,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参加洽谈会的同学不仅来自清华校内,还有全国各地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为了选择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采取了多方寻找机会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中央财政金融大学财经新闻专业的刘丽琴告诉记者,现在招聘财经记者都要求至少两年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学生根本没有希望,她也只能放弃新闻口到财经口试试。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几位同学即便在自己学校的洽谈会上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她们决定明天去北大看看。
工作单位所在地在一些毕业生眼中仍然重要,工作地点是毕业生上前询问的必要问题。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凡是办公地点在北京、上海的单位展台前总是围满了人,而位于外地的单位,一些人听说地点就转身离开了。当然也有例外,大庆石化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一个上午他们就收到了30份简历,当他们告诉应聘学生当地条件比较艰苦后,很多学生都说没关系,“他们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很有魄力。”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据了解,国家各部委及全国各地的17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了这次洽谈会,提供招聘职位约3000个,约有5000人次的清华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参会。据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许庆红介绍,清华大学今年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将有3700名,其中本科生1500人,研究生2200人,目前已1000多人和相关单位签下就业协议,在学校“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单位去”的鼓励下,一些毕业生选择了到基层去工作,如2名同学签约塔里木油田,3名同学签约中石油兰州石化,7名同学签约青岛炼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