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元帅诗人率20万华野大军与17万支前民众携手作战,谈笑间7.6万敌军灰飞烟灭。这气势与思维已凝结为“莱芜精髓”,孕育出今日崭新的诗篇。
“红色人文”
滋润“绿色情怀”
青山碧水围绕着“陈毅指挥所”,气势磅礴的绿色拥抱着记载着烈士英名的汪洋台,昔日的战地已是绿涛澎湃,碧水如镜,花香鸟语。十万亩花椒树,孕育出“中国花椒之乡”;漫山遍野的樱花,点缀在青山绿涛之中;华山森林一望无际,蓊蓊郁郁……仅去年莱芜就完成造林6.2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60万株。
在“中国生姜之乡”的莱城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52万吨,去年仅此一项净增加收入近5亿元;莱芜人不断进行着新的创造,种植了20万亩大蒜、3万亩鸡腿葱、15万亩“大红袍”花椒,还有山药、丹参、大蒜、花椒、寒露蜜桃、黄金蜜桃……
“鲁进”、“汶源”、“万兴”、“东井”、“远洋”等各种“农”字号企业,作为“龙头”牵动起“蓬勃的绿色的产业”,在苗山镇,由清华紫光生态园牵动,发展以丹参、黄芪、葛根、桔梗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65个专业村雨后春笋般涌现。
“绿色旋律”抒写“和谐生态”
漫步孝义河畔,十余座拦河坝蓄起万顷碧波,座座新颖别致的桥梁犹如长虹卧波,沿河两岸10公里的景观和200多盏路灯,构建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景观。
绿化、亮化、美化,一路一品、一街一景。韵律广场、节节高广场等一批游园绿地相继建成。一座面积300余平方米的绿岛,护卫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枸杞王”树,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别具特色的新景点。
走进茶叶口镇,但见绿树青山,小桥流水,街衢纵横有序,楼房错落有致,林阴大道旁繁华吐艳。城镇与园区融为一体,达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排污、场地平整的“五通一平”。安装路灯534盏,道路两侧栽植百日红、紫叶李等乔灌木19万株,绿化面积达到700多亩。初步形成了“小城在园中,园在小城中,小城与园融为一体”的特色风貌。
市委书记李玉妹说 “城市建设要富有人性化,创造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和谐环境。”莱芜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强力打造“精品工程”,将红石公园、莲河公园、西海公园、雅鹿山公园、绿叶岛打扮得分外妖娆。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6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6.61%和32.67%,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生态诗篇”挥洒“城市魅力”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给莱芜增添无穷魅力 繁华的街道热闹非凡,商贸市场客商云集,旅游景点人流如织。
莱芜已有景点48处,新建凉亭、纪念馆等景点50多处。房干旅游区、孔雀山旅游区、小三峡旅游区……如诗如画,让游人流连忘返;九龙大峡谷、金泰山、石云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四大旅游区,获得“国家级三A景区”荣誉称号,华山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过去藏在深闺人不识的景香山、华山、马鞍山、棋山等,也给中外游客奉上“心旷神怡的惬意”。王石门天上人家、独路林海草原、唐朝板栗园、黑龙潭、黑峰山等景点,以山峻水秀而引人入胜。目前,汪洋台建设、凤凰寨生态旅游开发正加紧建设。
以莲花山旅游开发为龙头的“乡村一日游”、“避暑山庄”、“野味大餐”等旅游项目正火热兴起。旅游业增势强劲,去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94.2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5亿元。同时,“莱芜魅力”吸引海内外客商纷纷前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已成为“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去年全市GDP达到2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