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吸引1.37亿国际游客,取代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但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组织管理不当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圈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也使优势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种“瓶颈”。为了实现旅游业在新世纪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科学发展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产业,一个依靠自然秉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价值共同构成了吸引旅游者的力量,并经由旅游经营商整合进旅游产品,向目标客源市场投放,资源因之成为出售对象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旅游业与环境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重含义,即“以人为本、整体发展”。
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与愿望日益强烈。从根本上说,要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在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旅游与旅游赖以生存的根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达成一个互利的良性循环,把旅游资源开发真正融入生态环境的建设之中,将传统的被动式保护变为积极的保护。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自然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了,生态系统保持在良性循环水平,旅游业的发展才能获得永续的空间。
―――旅游业的发展要尊重当代人与下代人平等享受资源的权利。旅游环境本身就是资源。而我们常说的旅游景观、旅游资源,不过是旅游环境中被旅游者直接享用和被旅游业经营管理者直接利用的部分。旅游环境的供给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随着人类对旅游需求的增长而同步增加。环境为人类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是无法取代的。由于大部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一旦受损就难以恢复。在旅游业产生之前,甚至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生态环境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最近上百年,才被人类当做旅游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生态旅游环境,都有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机能。只要在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内部的变化和外部的干扰不超过自净能力时,旅游环境就能发挥其自身具有的自我调控的功能,使自身得以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混浊的污水进入江河湖海后,通过物理的吸附、沉淀和水流的稀释、扩散等作用,水体恢复到清洁状态,但如果污染物超过了其自净能力,水体就会失去自身调控功能。
所谓“整体发展”就是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旅游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只管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管保护、不管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旅游业与环境的“双赢”。环境问题是发展不当造成的,也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旅游业健康文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追求合理投入、低消耗、环境良好型的经济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只有采取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措施,才能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重旅游业循环经济的建立。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旅游业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行为,从追求单纯的旅游业发展到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环境文化的理念从单纯的自然环境保护扩展到教育、科技、企业经营及废物处理等诸多环节之中。
―――旅游业的发展应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由于生产活动较少,主要是直接再生性地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而能够达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真正融入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将传统的被动式保护变为积极的保护。另外,由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受益者的分离,旅游能够起到将环保的外部收益内部化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转移支付手段。可以说,面对既要发展又不要污染的现实形势,旅游业理论上是与环保形成冲突最少、目标最为接近的产业,应该可以达成产业与环境互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