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君武1915年生于杭州。1938年入延安鲁艺,1948年入人民日报。曾任中国文联书记,中国美协副主席、
秘书长。主要创作政治和社会讽刺漫画,出版多种著作。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一口气饶有兴味地读完了华君武先生的新作《漫画一生》。虽然这本书里?登的华老的许多漫画和文章我早已拜读过,但再次阅读时仍然忍俊不禁,爱不释手。华老不承认自己是漫画天才,那么我说他有幽默的天性,他该不会反对吧!
和华老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一种特殊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是他成为漫画大师的基础。不过,正如他自己一再强调的,如果没有革命队伍和人民大众的培养、教育,没有长期的生活磨练,他是不会成为著名漫画家的。
华老在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他怎样逐步理解漫画艺术的目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从而不断端正和坚定自己创作的方向。通过自己在实践中所受到的教育(包括从毛泽东同志谈话中得到的启发),他懂得如何掌握讽刺的尺度,如何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讽刺:对敌人反动本质的揭露,和对社会前进中存在的缺点的善意批评。
一生中,华老最感到快乐和欣慰的,是他的漫画作品能为广大人民大众所欣赏、所喜爱,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在耄耋之年,他仍不辞劳苦地到工厂、军营去举办自己的漫画作品展,普及漫画知识,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的不仅仅是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让大众看得懂,而且还要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华君武开始从事漫画创作时,受外国漫画家特别是俄国漫画家萨巴乔的影响,洋味较重。为了使自己的画风贴近大众,他把目光投向民族、民间文艺,从中吸收营养,从漫画的表现形式到作品题目,都尽量用民族化、大众化的标准加以要求。如他笔下的线条遒劲有力,画上题字方圆结合,颇有传统书法的味道;画面运用黑白对比,充分发挥空白的作用,有水墨画的神韵;所塑造的形象常常借鉴传统文学或口头传说中的典故和人物;而更重要的是,他作品的主题切中时弊,画的人物写意、传神,滑稽、幽默。
说到幽默,因为这个词来自西语,有人误认为中国人缺少幽默感,似乎必须向外国人学习幽默。这当然是一种误解。其实,幽默是人类的共性,是人们表达感情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各个民族的幽默性格和运用幽默的方式有共同性、普遍性,所以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但彼此的表达手段也有微妙差异,因此显得绚丽多彩。华君武注意到幽默的这种特性,他广泛关注各国幽默漫画的成果,同时善于体察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善于从中捕捉幽默的趣味,提炼成漫画形象,从而赋予他漫画中的幽默以一种特殊的中国味。正是这种可贵的中国味,形成了他漫画的鲜明特色,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当代世界漫画大师的行列。
在华君武的漫画作品前面,我常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服务于大众的艺术如何求得普及与提高,即俗与雅的统一?艺术家的创作要为大众享用,不能脱离大众的欣赏水平,必须要适应大众的审美趣味,但“适应”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为了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这是美学家们早就提出的“适应是为了征服”这个道理。可惜这一道理已为许多从事通俗艺术创作的人所遗忘,他们的不少作品仅仅满足于为读者、听众提供笑料或好奇,为取悦观众不惜降低艺术的品味。这种做法表面上是为群众着想,实际上低估了群众的审美要求。须知,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群众不会永远满足于看“小放牛”。华君武的漫画大众能看得懂,是通俗的,但它决不媚俗,没有丝毫的低级趣味,而有着很高的艺术格调和相当的思想深度。看他的作品,人们不只是感到滑稽可笑,还会引发出思考。我以为,华君武对待普及与提高的态度,是真正尊重群众的表现。
去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华君武集》,有十本之多,是研究华老艺术历程最好的出版物。华老说,为了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他在漫画上的追求和变化,又让读者买得起关于他的书,他便“从一生中的若干漫画、短文、家属照片,缩一本既不太厚、花钱又不太多,便于读者阅读的书”,这便是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漫画一生》的来由。这再次表明,这位90高龄、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心里装的是人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