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过,加入WTO后进口车得降价,可事实是中国入世第一年,进口车价不降反升。后来专家又解释说,关税虽然降了,但因为是过渡期,还有“物以稀为贵”的许可证,车价涨也是情理之中。
从今年开始,进口汽车许可证
进口车价上涨,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一是从去年下半年起,影响进口车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营风险加大,一部分实力较弱的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并抛售库存车辆,造成目前国内市场现货减少,部分进口车型紧缺。二是国内进口车中,以欧元和日元标价的车型约占80%左右,而近期欧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导致车价上升。
但如果仅仅只有这些涨价因素,与关税下调等降价因素相抵,起码应该使进口车价不涨不落。如此大范围涨价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自大连和广东黄埔两地海关的消息说,今年前2个月大连保税区共进口汽车2254辆,价值6875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3.7%和25.6%;而黄埔口岸汽车整车进口量为1071辆,价值301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急剧下降了79.9%和75.8%。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表明,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汽车进口1.4万辆,同比下降59.2%。
车源紧车价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在中国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继续以两位数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对进口车的需求肯定是旺盛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进口大量下降呢
黄埔海关的关员说,从2005年起,我国对进口汽车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新的管理办法对进口商的进口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一部分汽车进口商的进口资格受到了限制。大连海关的关员也认为,导致前2个月大连保税区汽车进口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在大连原有的300多家进口汽车经销商中,目前仅19家能够跻身商务部第一批公布的品牌授权名单中。未获得品牌经销权的企业因无法得到自动进口许可证,也就不敢贸然再向国外订购车辆。
而本该寿终正寝的许可证涨价对车价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天津港一位进口车经销商介绍,今年初由于原定去年底作废的许可证有效期延长半年,加上当时以为换发《自动进口许可证》简单易行,因此当时许可证的价格非常平静。但是后来经销商发现换发的《自动进口许可证》上注明了具体车型,而原来的进口车许可证没有该项说明。一些手上有去年年底前到港的积压车的经销商,按照新的要求无法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于是开始哄抢数量极为有限的老许可证。进口车许可证再次被热炒,年前价格还在2000元左右的许可证现在最高被炒到了八万元。许可证价格直线上涨,带动了部分进口车价格的上涨。
不难看出,政策正在成为阻击进口车进入中国市场最有利的武器,这把利剑的作用比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作用来得迅速而且有效。
但已经有无数人提醒过,外贸管制是一把双刃剑,挥舞不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本意是要规范进口汽车经营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如果变成了小部分经销商的特权,进口车价将形成卖方垄断,最终使一小部分经营者获取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不该获得的暴利。
而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政管制在造就行业垄断和暴利的同时,也制造着寻租和腐败,去年公布的河北外经贸厅官员利用汽车进口配额审批权,受贿4000多万元案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