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沈善增打算以《庄子》为构架,写一本有关社会、人生的文化大散文,把自己此番读《庄子》中得到的启示与灵魂的欢愉与读者一起分享。但是随着注释的深入,他发现各家的注疏不仅对庄子禅意的理解肤浅的多,深入的少,而且有些关键之处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甚至字句训释的错误亦比比皆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学术传统中代圣人立言、“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学风,各注家对《庄子》文本断章取义乃至生吞活剥,把原来浑然一体的庄子注得支离破碎,注出了一个消积颓废、相对主义、诡辩哲学的伪庄子。于是沈善增原先计划以“我注庄子”的方式写作的文化大散文,改弦更张为后来的“以庄注庄”、系统阐释《庄子》原典本义的学术专著《还吾庄子》。
沈善增的《还吾庄子》仅仅梳理、辨析了《庄子》开首的两篇,一经面世,便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短短两年中发行三版9000余册。当读者正在期待沈善增“还”庄子其他篇章的“真面目”时,沈善增却掉转了笔头,开始了《还吾老子》的写作。
沈善增说,如果把《还吾庄子》的写作过程比作“踩着石子过河”的话,《老子》便是他踩上的第一块大石头。精读《老子》的目的,本在使自己对《庄子》的注解落在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上,但精读的结果却使他大为震惊,《老子》权威旧注同样存在严重普遍的曲解和误读。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沈善增一次又一次埋头先秦文献,啃读先秦典籍。经过一年多的精读甄别,沈善增确信,不仅是《庄子》,包括《老子》、《论语》在内,古籍经典的注疏训释都存在着严重的误读与曲解。
沈善增说,他在写作《还吾庄子》、《还吾老子》时是处在一种高度兴奋的灵感状态中,然虽则兴奋,但同时也非常艰难。为了弄清楚一个字的确切含义,他会下死功夫把先秦典籍中有关的字都找出来比较一番。为了证明先秦时“道”无“言说”的义项,他不仅把《庄子》中350个左右的“道”考证了一番,还把《论语》、《孟子》、《荀子》中的“道”字“都筛了一遍”。他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细密爬梳,诠释一字一句时不仅着力推敲字词的源流,而且通盘考察全书,把关键词放到当时的句意、语境中去考辨,将散见于全书各篇的同一名词、概念的不同角度的阐释进行互相印证,得出能符合于原意的真实含义。
沈善增的学术勇气以及认真细致、踏实刻苦的钻研精神赢得了业界的肯定。《还吾老子》被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为“善增读经系”的第一本隆重推出。一些著名学者给他写来热情洋溢的信。有的在报上著文称他“在庄学领域独辟蹊径,突破旧见,有学术价值”。上海社科院的一位学者在读完《还吾老子》后说,一些结论听上去会觉得如天方夜谭,匪夷所思,但只要开卷阅读,就会被作者详实的考证、充分的说理所吸引、所说服。
沈善增告诉记者,他正在着手准备《还吾论语》的撰写。部分成果如“论语头条”、“女人问题”等已在报刊上发表。从这几年全面或部分纠正旧注误读的《老子》、《庄子》、《论语》的文本来看,老孔庄的思想、哲学不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在具体论述的观点上也是高度一致的。之所以在今天看来,三人之间、尤其是孔子与老庄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甚至道家与儒家好像是观点对立的 至多是互补的 ,除了语词变化造成误读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历来注家与发挥老孔庄思想的学者,都没有充分注意到他们对机立言、方便说法的特点,认为这只是佛家的立论方式。而他认为对机立言、方便说法是东方哲学立论的普遍原则,和东方哲学对本质与现象、真理与言说关系的基本观点有关。从这个视角来认识老孔庄,可以看到《老子》是专对侯王说的“主流文化”;《论语》是专对宰臣等士大夫说的“精英文化”;《庄子》是专对摆脱社会角色束缚的自然人说的“超越文化”。这三家合起来,构成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全面、最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漫画作者:郑辛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