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孙毓敏:我希望活出两倍的价值

2005-03-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琼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早被关注的人物。这是一篇早该书写的文章。

2005年的初春,孙毓敏拖着一高一低的脚,和她倾注了14年生命热情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载誉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法国,50名师生在33天里演了27场,千人剧场

场场加座,场场谢幕5至6次以上,几万名观众慕名而来,除了法国本土观众,还有邻近的德国和奥地利的观众。剧场经理兼法方导演说:“这不是一轮单纯的演出,我们拿到了一把打开中国京剧艺术的金钥匙。”金钥匙就在舞台内外的立体教学里,在表演、解说、翻译甚至手把手的勾脸示范里。一晚上,不仅有11个传统折子戏的正式演出,还要进行课堂展示。“我明白,他们在轰击!”一位法国观众在演出现场说的这句话,虽然语法不通,但意味太丰富了。近年来,京剧包括其他艺术门类频繁走出国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但是这一次,观众的反响热烈得“离了谱”。27场刚刚演完,巴塞罗那和里昂就已经签下了下一轮演出的合同,西班牙的演出商紧随其后。如果不是演员们身体实在吃不消,大家极有可能在法国要加演一个月才能结束使命。

发生在法国包必尼市mc93剧场的这一空前盛况,惊动了中国驻法使馆,也因此惊动了祖国的父老乡亲。北京市政府获得启示,自今年3月份开始的1000场民族戏曲进校园工程由此而来。

创造了这一奇迹的孙毓敏对此却轻描淡写。她已经开始总结经验,瞄准新的目标:“传统艺术的现代传播很重要。既然我们可以把京剧讲给法国观众听,让法国观众喜欢,我们为什么不用这种方式,在京剧的本乡本土培养年轻观众?”3月26日晚上,孙毓敏声动法兰西的京剧立体化教学,将复现在北京的舞台上。这就是永远懂得取舍并为此勇敢付出的孙毓敏,这就是使命感责任感永远大于功名利禄的孙毓敏。

在京剧圈儿,孙毓敏有“天才”之名;在戏曲界,孙毓敏创造了残疾后重返舞台的奇迹;在院校团长嘴里,孙毓敏以“拼命”著称;在京剧走出象牙塔,传统文化增强竞争力的文化体制改革中,64岁的孙毓敏已然是自觉的弄潮人,就像她身穿的红色调中式上装,生动、有力。

以平常人的经验,成为名演员不容易,除了天赋,还要勤奋,还要机遇;名演员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更不容易。但是,孙毓敏不仅在20岁刚出头的时候就成为一代名花旦,在“文革”中双脚致残后又踏上舞台再演13年,还在50出头的时候受命担任北京戏曲学校校长(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前身),并成为继郝寿臣、马连良之后北京戏校历史上一代名校长。

专科学校的校长是个生产队长,老同志的医药费要解决,中年人要压担子,青年人要培养。一边是一桩桩事情运筹帷幄,有条不紊;一边倾注心血的《孙毓敏谈艺灵》、《孙毓敏唱腔演奏曲谱集》陆续出版……“戏曲少而精,艺术广而博”,孙毓敏这一极富哲理的教学理念,结出了累累硕果。北京戏校是全国戏校的排头兵,是各地戏曲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更别说戏曲尖子生“四小须生”、男旦女老生等知名度很高的学生,已经被看作戏曲界未来的希望。

这部传奇的人生,更是真实的人生,每走一步,都凝结着汗水和努力,不仅因为脚弓变形,脚趾移位,也不仅因为倔强的脾气,而是因为勤奋和执著的追求。

京剧舞台上的“活红娘”,荀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这是光环笼罩下的孙毓敏。

“功崇唯志,业广唯勤”,剧作家吴祖光说的这句话用在孙毓敏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楚有卷?草,拔心犹不死”,这是目睹其坎坷人生的老作家李?对孙毓敏的评价。

最美不过夕阳红。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五千年文明薪火;让伟大祖国的文化之光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文化成为沟通不同国家人民心灵的桥梁,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驱动下,孙毓敏像三月的田野里盛开的油菜花,遇到了合适的气候土壤,尽情地铺陈着自己生命的春天。她说:“我已经活了两辈子。我希望活出两倍的价值。”(肖像作者:罗雪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