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直占据着荧屏的大部分时段,纵观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有不少以其通俗性、生动性和历史感深得受众好评,但也有一些作品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观众和文艺理论界谈论的热点。就目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而言,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应当引起创作者注意:
一、文学与历史的关
二、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问题。鲁迅先生倡导文艺家不一定写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事,但一定要写生活里可能发生的事,我觉得这个标准也可以应用到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中。虽然任何作品都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但重要的历史事实不能违背,尤其是历史常识不能违背,更不能随意篡改历史。上世纪60年代,茅盾先生提出“用历史真实和历史虚构的结合”来代替“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这应当是切合实际的经验之谈。
三、要寻找到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历史关注点。创作历史题材影视剧应当本着从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目的。有人错误地认为,中国的历史,从战国到民国就是一部权力争夺史。在创作历史题材影视剧时,往往抓住英雄美女、权力争夺做文章,这其实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最起码也是历史偏见。我们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并不集中体现于宫廷和侯门,而是广泛存在于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中,体现于那些追求真理、致力于实践创新的志士仁人中。从神农氏、轩辕氏到孔孟、老庄、扁鹊、屈原、张衡、蔡伦、苏轼、王安石等无数志士仁人的生命之流汇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河,这些都应当成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者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