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涅?之舞兴东北

2005-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

落实科学发展观・东北振兴专栏今天推出。

拥有雄厚国有资产的东北曾被称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在装备制造、汽车、机械等领域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今天,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雄风的号角已经吹

响,白山黑水间,东北三省近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亿1千万人民群情振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与辛勤创造新时期的辉煌。在这个专栏里,我们将记者在东北的见闻献给大家,共同感受践行科学发展观带给这片黑土地的崭新气象。

4月8日,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一位钳工在认真作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到2010年,沈阳需要具有高、中级专门技能的实用型人才100万人,而现在全市装备制造业岗位上只有60万人。随着东北振兴步伐的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会越来越严重。(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祖国版图的雄鸡之首。

东北,曾是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计划经济时代给这片热土留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也造成了沉重的历史欠账和顽固的体制惯性。如今,这里正浴火重生,奏响振兴的华章,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国企向何处去

“是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记者在哈尔滨采访时,正赶上哈尔滨市机械控股公司下属的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海外成功并购德国凯狮公司资产,成为黑龙江省首例跨国并购和“走出去”项目。公司董事长贾剑涛自信地说 “通过此举,我们能够实现与国际机械制造业高端技术的对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迈向机床工具行业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类世界一流。”

刚一走进佳木斯煤机公司厂区,记者就被“力争上半年产值突破2.5亿元”的标语所吸引。“这个目标我们肯定能超额完成!”公司总经理李山的笑声令人振奋:“我们目前的订单已经大大超出了计划”。而三年前,该厂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外债曾达8000余万元。正是依靠了国家支持老基地振兴的技改配套资金,这个“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又起死回生。

由死到生,由弱到强,越来越多的东北国企正重新焕发生机,演绎出新的传奇。哈尔滨啤酒厂的股权转让;黑龙江省内的四大煤炭企业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了龙煤集团;由辽宁特殊钢厂、黑龙江北满特钢、大连钢铁企业跨地区联合重组为东北特钢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特殊钢生产企业;长春一汽集团率先改制,先后与大众、马自达等国际强势集团合资合作,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在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2004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是连续多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35.5%。

人才从哪里来

春日的黑土地里一位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专家正在起劲忙碌着,他就是吉林省为了解决燕麦种植难题引入的“外智”―――加拿大专家布罗斯博士,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已经选育出7个适合白城地区生长的燕麦品种,2003年示范播种面积达到4800亩,并成功开发出燕麦珍珠米、燕麦酒等多个系列深加工产品。吉林省这种“不仅引外资更要引外智”的做法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04年6月,中组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等联合组织了“院士专家东北行”活动,38位著名院士专家赴东北三省开展调研,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建言献策。中组部、人事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为老工业基地投入“智本”。2004年3月―8月,中国工程院与国家发改委组织260多名高层次专家深入东北三省,解决了十余个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科技部启动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安排东北三省科技项目695项;国家外国专家局积极为振兴东北引智,仅2004年就安排外国专家项目780项,聘请专家1900多人。这些高层次专家的定点支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瓶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制约。

高层次“智本”大量投入东北,东北三省人才队伍建设也步入“快车道”。截至2004年10月底,辽宁全省人才总量达到32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同比增加4.5万人,增幅高达10%。今年还举办了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洽谈会,引进国外专家286人。黑龙江打破地域、户籍、身份制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省外引进78名博士后。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人事厅商定,将在东北三省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人才开发行动计划”。

从下岗到创业

在佳木斯市创业培训中心的烹饪班,下岗女工王玉珠学得正起劲 “下岗后找工作一直难,来到这儿接受免费培训不说,还让我树立了自主创业的信心。我的日子也能好起来!”

从2003年10月,佳木斯市开展民众创业活动以来,已创建市(县)级创业中心8个,举办各种创业培训班89个,培训人员2153名,激活民间资本4.3亿元,涌现创业小老板1482人。在创业行动的带动下,全市城镇实现就业33150人,全市居民人均获得下岗职工再就业收入668.88元,同比增长30.1%。青年女工刘志宏,从创业基地毕业后,靠500元起家,从卖盒饭发展到快餐公司,招收下岗职工210人,称为“扶持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典型。

据统计,2004年,黑龙江省新增就业岗位56.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6万人;吉林省城镇开发就业岗位50.9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1.3%,累计新增就业3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6万人。黑龙江和吉林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5%和4.2%,与全国大体持平。东北三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5元,比上年增长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下面这一组响当当的数字,正是东北三省诠释的科学发展观的效应:

―――2004年东北三省实现生产总值15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2.8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9.3%、14.5%、10.4%,比全国增长速度分别高3、3.4和2.1个百分点。

―――辽宁省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基地”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60.4%和23.4%,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吉林省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优势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为70.4%。黑龙江省“六大基地”(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工)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399.8亿元,增长22.9%。

―――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231万吨,比上年增产15.3%,占全国比重15.4%。东北三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2元,比上年增长16.7%,扣除价格因素后,增幅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犹如凤凰涅?,辽宁、吉林、黑龙江正在展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东北,正在走向新的崛起。

新闻背景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历程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为建立独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这里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面融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始面临重重障碍。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

2003年12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组长,黄菊、曾培炎两位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国务院25个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

2004年4月,国务院成立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全面启动了振兴战略。

在此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关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工作,多次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厂矿企业和边远乡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民意,作出部署,极大地推动了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

2004年,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相继实施:一是率先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部免征农业税政策;二是在总结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黑、吉两省;三是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对老工业基地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四是允许商业银行采取进一步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和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以有利于减轻相关企业的债务负担;五是率先在东北三省试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和企业所得税改革等财税政策;六是简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加大国债或专项资金支持老工业基地的力度。

一年来,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形成了人心凝聚、共谋振兴的良好氛围。 (据新华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