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问题涉及国计民生、节约资源和社会和谐。我国住宅建设处在增量型发展的高峰期,在住宅产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我们依靠巨额的资金(每年上万亿元)和大量的土地等人居资源的投入,住宅建设的规模和总量上去了,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住宅科
在基础性工作方面,重点是各类标准规范的编制与修订,进一步明确强制性标准,为住宅产业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
在建筑结构和住宅部品体系方面,重点是开发和优化工业化集合住宅结构体系,完善和提高通用住宅部品的配套体系,逐步形成符合模数协调的标准化产品系列,发展规模生产和系列开发,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在节约资源和推广绿色技术方面,重点是墙体改革,推广高效节能墙体材料及节能门窗;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扩大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有效地节省化石能源;推广中小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和节水器具,进一步节约水资源;研究和推荐一批既能满足大多数核心家庭居住需要,又经济合理、节约用地的中小户型,继续做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替代建材的开发,在节地方面要有新进展;研制和开发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技术与产品,推广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具有自洁和防菌功能的新型饰面材料、高效能的隔声材料与技术、绿色照明及智能温控设备等。
在结构用材方面,重点是开发高强度等级的大宗性材料,如钢材、水泥、混凝土及砌块材料等。目前我国使用的材料较国外大多低一个强度等级,如果这方面能够突破,即可收到节省材料和能源、提高建筑耐久性、延长使用年限等效果,产生可观的综合效益。
在性能认定方面,注重综合评估,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并将外观不易判断的部位作为评定的重点,客观地反映住宅品质。
其他方面,要研究大量存量老旧住宅的更新改造技术,改善老旧住宅的性能,提高旧住宅区人居环境质量;研究开发适合农村需要的住宅建造技术及材料部品,使住宅品质能保持较高水平,改变农村反复拆建的建房模式。
为了使这些工作能有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建议制定我国住宅产业政策,建立起激励机制,节省资源抑制浪费,促进住宅产业健康发展。
利用法律、行政手段直接调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建筑节能条例》,在建筑领域内建立必要的节能制度,明确法律责任,在规划、土地、施工、验收等环节利用行政许可及其他管理手段,实施有效的调控。
发挥税费调节作用 根据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情况区别税(费)率,对节约资源的可优惠减(免)收,反之应加收,对超过标准过多占用、浪费资源的,可实行累进收税(费),以遏制过度占用资源和奢侈性消费。
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发展基金 国家公共财政应对基础性研究和实用技术的开发储备提供必要的支持,建立专项基金,这是各国普遍的做法。
提供优惠信贷支持 对符合产业化政策和采用节约资源技术措施的项目应优先获得信贷支持;鼓励消费者购置资源节约型住宅。
引入保险机制 将保险引入住宅的品质性能保证制度,确保入市的最终产品的质量。
建立认定制度和标识系统 住宅及其部品、材料、设备应进行品质认证并明示统一的标识,据此享受优惠政策,并为市场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
(作者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