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营造“流动和谐”

2005-04-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我有话说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温州市,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据统计,目前该市登记在册发证的外来务工人员210万人,占全市常驻人口总量的26.8%。如今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温州留得住、干得好、心舒畅。温州究竟靠什么吸引他们前来安居乐业 其“诀窍”是让他们“人进城心也进城”,营造现代城市的“流

动和谐”。

“温州如此关爱外地人,让我深深感动”

2月20日,河南商丘务工青年李学生在温州谱写了“舍生取义”的壮举――在呼啸的列车前,飞身跃上铁轨勇救儿童,不幸牺牲。

36岁的李学生将自己的生命留给工作了8年的温州。温州人以感激之心缅怀“平民英雄”,以真诚之心厚待勇士家属――

李学生牺牲后第三天,温州团市委追认他为“温州市见义勇为好青年”。市委领导看望了他的家属,送上了慰问金,称赞他是温州几百万外来务工者的楷模。2月28日,温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四部门联合发文,作出向李学生学习的决定。随后,温州市政府追认他为“温州市劳动模范”。3月24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了《深入开展向李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对外来务工者的接纳和善待,折射出一个城市的亲和力和包容度。

给外来务工人员以“市民待遇”

李学生生前经常说 “温州是我的第二故乡,鞋厂就是我的家。”温州市委宣传部一位干部对记者说,李学生之所以能坚持8年在温州务工,并且在紧急关头做出义举,说明他已经将自己融入了温州。

在采访中,一些机关干部和企业家向记者表达了共同的心声 虽然外来务工人员人已进城就业,但是让他们的“心”也进城才是营造“流动和谐”的关键。基于此,近年来温州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给外来务工人员以“市民待遇”,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

在“笔都”安心公寓,只见16座整齐划一的公寓掩映在绿树中。小区内配备食堂、卫生院、培训中心、幼儿园等设施,同时还设立了“夫妻房”、“探亲房”,民工入住每月只需付30元租金。

在温州像这样专门给外来务工者居住的安心公寓已建成9个,投入资金3亿元,5万多人搬进新居。据该市规划局介绍,温州总体规划建设22个组团,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可安排20万人居住。

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子女的教育。温州建立了15所专门招收民工子女的学校,1010所各类学校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在瑞安,3000多名民工子女领到的“教育凭证”,可以到当地小学和初中抵缴110元至260元不等的费用。据统计,外来务工子女在该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比例达97%。

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家的温情

“感谢温州人的救命之恩,温州人真是太好了 ”在写给温州市委领导的感谢信中,一位在温州务工人员的家人发出了肺腑之言,“温州人不但会赚钱,而且还充满爱心。”

写这封信的是重庆市酉阳县农民王华运夫妇,2年前他们的儿子在温州一家鞋厂打工,突然大吐血危在旦夕。鞋厂老板比家人得病还着急,迅速送他到医院抢救,主动垫付医药费近万元。病人出院后,这位老板又资助他1000元的回乡路费。

如今,在温州的很多地方,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情。派出所民警会主动上门办理暂住证,劳动部门热心帮助解决劳资纠纷,法律援助中心免费提供维权等法律援助,团委的“连心桥热线”热心为他们的情感困惑释疑。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温州广泛开展了融服务、维权、管理于一体的社区“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

“温州发展到今天,2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作出了很大贡献。”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我们要通过学习李学生的先进事迹,更加关爱民工,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让他们融入温州,成为和谐温州建设的重要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