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题材因故事而“醒”人

2005-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范咏戈 我有话说

面对我国电视剧动辄年产上万部集的高产状况,面对相当多的电视剧题材老旧重复、故事媚俗苍白的现实,我常用“题材‘醒’人、故事感人”作为对电视剧现状的呼吁。这也是我评价电视剧的两条标准。而儿童电视连续剧《我们都是好朋友》正与我心目中的这两条标准达到了某种接近。

《我们都是好朋友》所选择的题材

无疑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即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进城以后他们的子女如何与城里的孩子一起适应城市生活,提高素质,健康成长。这个问题如果不被关注,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孩子们,还有他们背后数以千万计的父母们。故而党中央非常及时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把它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该剧不局限于小校园,通过小校园,触及大社会,把校园小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结合起来做。从中,我们看到了编导者对题材的这种开掘能力。

鲁迅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即单是题材好还是不够的,还是要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理解为电视剧讲故事的本事。这是不是一条艺术规律呢 我认为是。《我们都是好朋友》选择了5个不同背景的农村孩子到城市来,通过和城里的孩子互相碰撞、沟通理解,由格格不入到成为朋友讲故事。5个孩子的家庭具有典型性。也因此,整个故事能够各表一支,收放自如,形成一个稳定的故事放射性结构。中间所穿插的一条谷穗寻母认母的线索,使故事自始至终有足够的悬念、足够的张力。靠父亲蹬三轮车把她送进城里上学的谷穗,像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懂事,有爱心;而西装领带手提密码箱进校的包工头的儿子于雷,预示了他肯定要和城市文明、校园文明有一番碰撞;郑颖、郑洁小姐俩儿,父母以进城卖早点为生,受农村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让郑洁退学去卖发糕则反映了另一种现实;许力伟家教好,从小诚实、质朴,因而他进步很快;而曲光则是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居然迷上了泡网吧,撒谎、偷钱,最后去农村找爷爷不想再上学了,这段经历拉大了他和其他同学的差距。正是因为剧作把孩子们的家庭背景揭示得比较清楚,所以5个农村孩子的性格定位、行为就有了合理性。同时,不管是谷穗的压抑,还是于雷想当农村子女的头,还是曲光逃学,又都能把观众的思考引到他们的家长身上。所以看这部剧,我们成年人都有那么一点沉重,不禁要扪心自问 孩子们没有成长好,家长的责任在哪里 我们既为谷穗、郑洁郑颖姐俩的早熟而高兴,同时也为她们的早熟而悲哀。她们本不应该那么早地承担起社会的沉重,家庭的沉重。剧作的价值提问直指成年人和由成年人构成的社会权力,足以使人惊醒。

故事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副线就是谷穗寻母。小小的谷穗自幼没有母亲,其实她的爸爸谷大山也不是她的亲生父亲。她没有见过她妈妈,只凭着自己的想像为她妈妈剪了很多头像贴在自己的小屋里。思母的情感戏写得很充分。更为精彩的是围绕这条线索所展示的大人的戏。谷大山为了养育被人丢失的女儿,忍辱负重十几年毫无怨言,当女朋友不愿意让他在女儿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时,他坚定地选择了和女朋友分手。同时,他又忍受着谷穗要回到母亲家中去的痛苦。谷穗的“母亲”唐女士在得知失散的“女儿”就在身边时,先是替谷大山考虑,让女儿仍然生活在谷大山家中;而最后的DNA检测表明谷穗不是她丢失的女儿,此时的她决定不把这个消息对任何人透露,她把谷大山扮演的义父的角色变为义母的角色。所有这些大人做的都是为了不对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这里透出剧作者的审美理想,即希望我们的社会达到“里仁为美”的境界。

《我们都是好朋友》是社会问题剧,更是情感剧;是正剧,但不是那种死板的正剧,而是亦悲亦喜,亦庄亦谐的正剧。导演使用了几位情景喜剧演员,比如于雷一家人的戏,产生了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而谷穗和谷大山、唐女士的亲情戏就有一些苦涩、悲伤。可以看出艺术家们在做这个剧作时,是大题材精制作的。整个戏故事讲得流畅、饱满,力图给人带来最大的观赏乐趣。当然,剧作在成人和儿童两种视角上观照题材时,也有把握不当的地方。如有一些话不像是孩子嘴里能说出来的,或者是剧作想要表达的一些大人的理念从小孩的嘴里说了出来,让人感觉到孩子们有点成人化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