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鲁迅故居与儿时回忆

2005-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文颖 我有话说

我家祖居北京,我于1928年出生,旧居在北京市西城阜成门内宫门口横四条2号。这座房子是我家祖上建的,至我已为第四代。旧居于1953年要建“鲁迅故居博物馆”时被政府收购,举家迁出至北城后海南沿居住。

说起我家旧居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房子的地址虽处西城一隅,但凑巧得很,附近却居住过鼎鼎大名的文

豪鲁迅。我家居住的是横四条胡同2号,鲁迅故居在西三条胡同21号。可是我家院中一面东墙、一面南墙之外,就是鲁迅故居北房中间后罩房――“老虎尾巴”对着的小院。由于是一墙之隔,所以还有些来往。鲁迅于1924年5月迁入西三条21号,至1926年8月末离京赴厦门任教,半年后转赴广州,即再未回京居住。但鲁迅的母亲和原配妻子朱安则仍旧居住在那里,直至她们相继去世。鲁迅离京后也曾回来过,如许寿裳先生编篡的《鲁迅先生年谱》中就记载有:“一九二九年五月十三日北上省亲,并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三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我父亲张建章自1924年起即在“北平邮政管理局”做事,达几十年之久。他是从邮务生、邮务佐做起,至邮务员,后来成为进口、出口两个包裹处的负责人。因此,作为邻居,朱安女士常常托我父亲代她向上海邮寄包裹,主要是图书、资料等。有时也请求代笔帮她写信。所寄书籍的单子都是许广平女士开来的。朱安女士是缠足,而且不会北京话,因此外出办事不太方便,这就是她找我父亲帮忙的原因。朱氏有时到我家来找我父亲办事,常常给我们小孩一些糖果,她叫我们“小宝宝”,我们很喜欢她。背后,我们小孩子称她为“小宝宝奶奶”,不过她那一口绍兴话,我们是一点也听不懂的。

鲁迅故居后院西墙紧挨着我家的一间东房,因为这间房是平顶的,所以,我在小时总愿爬上房去玩耍,对“老虎尾巴”和后园看得很清楚。有时朱夫人看到,怕我们小孩子摔着,总劝我们下来。

北平解放后,许广平先生到京,曾到鲁迅故居看望。其间曾来我家,对我父亲十余年来帮她们邮寄书籍材料等表示感谢。

写到这里,忽然又想到鲁迅先生在所写《秋夜》一文中的一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其实,从鲁迅居住的后罩房――“老虎尾巴”向北望出去,看到的枣树是在我家的北邻(即横四条3号)院中,紧邻我家的北房。那里原来一共有四棵枣树,长得都很高大,但最东面的一棵很早就死了并锯掉了;而最西边的一棵由于有房子遮住视线,在“老虎尾巴”中是看不到的。所以鲁迅先生看到的是两棵枣树。最西面的一棵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锯掉,所存两棵也逐渐老化死掉了。所以,现在从“老虎尾巴”望出去,再也看不到枣树了。由于我在儿童时代常在枣熟季节淘气上房打枣吃,因而对这几棵枣树是很熟悉的,并记于此,也算补充一点历史资料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