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律师”傍中介的法律尴尬

2005-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利军 我有话说
近日,青岛市司法局暗访发现,60余家中介机构中,有28家中介存在违规帮假律师揽活的现象。一些人以律师的名义声称 什么官司都能打,保证能赢官司,而且价格便宜。据悉,青岛市司法局将联合公安、工商等五部门予以惩处。

无利不会起三更,没有好处中介机构也当然不会为假律师张目。想必正是出于这种利益的驱动,中介机

构和假律师才能达成共识,不惜违规违法地凑到一起,干起“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理应对这些人进行惩处。但是,我想,这种做法能够得到近5成中介机构的认同,并且上升到操作层面,这值得我们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讲,中介律师的出现也是法律尴尬的另类表现形式,其根本在于法律意识的缺位。

稍有点儿法律知识的人就不可能到中介机构去寻找律师,而有人上当受骗的事实则表明,我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或者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起码的理性状态。因此,对于全体公民的普法教育仍应继续开展下去,至少应当让大多数的公民具备基本的法律甄别力―――找律师要到专业的法律机构或者律师事务所。

中介机构出于利益的驱动就慷慨地为假律师当起了耳目,主动贡献出自己接触人较多的“资源优势”,这一现象的深层还在于违法成本问题―――违法成本过低是中介机构超范围经营的根本动因。中介机构超出经营范围帮助假律师揽活,可能会受到经济处罚,也可能会被取消营业执照,但是为假律师揽到一笔业务就能提取3成收益的好处可能远远大于经济处罚的数额,也难怪中介机构会对此趋之若鹜。

假律师傍上中介机构也实在不是一种高明的伎俩,用自己少有的法律知识,骗取法律弱势人群的利益,这与知法犯法、敲诈勒索并无本质区别。对于他们,不仅要进行道德的谴责,也要给予坚决的惩治。

要遏制这些现象,也许更重要的是继续深入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尤其是要让那些有冤无处诉、有案乱投医的法律弱势人群具备起码的法律常识,学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利益。与此同时,必须从法制的层面上,提高违法成本,迫使社会公民自觉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只有这样,才有望从根本上减少违法事实的发生,杜绝这种中介律师的法律尴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