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物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及其制度安排

2005-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项桂娥 我有话说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已逐步由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经营、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呈现出政府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不同主体主导的生物技术产业创新模式。但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创新模式运行与安排的实践看,在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体系与体制、技

术创新投资与经费、生物技术推广、生物技术创新制度与政策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笔者认为,我们要抓住这一次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有必要本着竞争与合作的原则,借鉴国际生物技术创新模式与制度建设的经验,选择多元化的合作生物技术产业创新模式。

多元化的合作生物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就是多方合作的多样化的生物技术创新模式。在此模式下,多元主体按照不同的结构和方式进行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生物技术创新主体集团,通过有效的制度性参与,促进合作与竞争,以多样化的形式实现生物技术创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提出多元化的合作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创新模式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生物技术的特点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是生物技术创新的主导者,这使得我国生物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虽与国际差距不大,而在产业化阶段差距却不断拉大,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工程化”颈瓶制约严重,企业研究力量薄弱,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强调建立多元化合作生物技术创新模式,培养积极的用户系统和创新群体,实现利益相关者在生物技术创新计划制定、监测和评估等一系列活动上的制度性参与,才能保证生物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需资源的投入和高效配置及成果的及时转化,才能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孵化能力,形成整体创新优势。

生物技术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是个系统工程,从科学研究到产品研发再到商品上市需要多学科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努力完成,客观上需要研发机构与生物企业之间、国内外生物企业之间形成多元化的战略联盟,进行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构建合作生物技术创新模式,可以表现为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创研发机构、聘请国内外科研人员、共同承担国家项目等多种具体形式,也可表现为知识产权和资本的合作、生物技术创新计划与决策上的合作及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要素资源重组。合作生物技术创新模式涉及到多种子系统的运转,必须有配套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以及有效的制度安排。

―――建立新型的合作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组织体系。实施多元化合作生物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必须同时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盘活我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有效地集成;必须同时调动国家地方和企业以及科技人员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此,一是建议成立全国性的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组织管理协调机构,统筹协调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协调相关体制改革和生物产业政策制定,协调生物技术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和安全监管,将分散的力量组成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二是在一些地理、交通、信息政策等环境较好的地域,建立若干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发挥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的聚集效应,尽快扩大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三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中介组织,可以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协会,通过协会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规范市场和公平竞争,避免重复投资,逐步形成和谐的、社会化生物技术产业创新新格局。

―――建立和完善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的投资制度。首先,在强化政府投资方面,应当通过立法手段,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投放到生物技术创新活动的经费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家可设立“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专项基金”。同时,改进和完善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的方式与机制。除了直接拨款外,更多地需要采用竞争性的项目竞标制和非竞争性的特别项目制。其次,应尽快建立和规范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创建创业投资公司,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退出通道。此外,还应采取积极的金融措施,如对生物技术创新项目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引导银行贷款向生物技术产业倾斜,扩大生物技术产业直接融资渠道。利用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实行商业投资、资本市场、民间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促使多方资金投入生物技术产业,为生物产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建立完善的生物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系统。在推进科技体制创新过程中,通过科研机构的分类与转制,促成一部分由政府资助的研发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培育一批生物技术“龙头”企业,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研究、生产、营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内部进行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新机制。为此,必须加强企业相关制度建设。一是明晰产权结构,尽快建立市场化的、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现代生物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造就一批企业家人才,使生物技术企业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二是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包括股权激励、项目激励、人力资源激励等,如推行技术骨干持股、经营者持股、技术要素入股等制度,实行技术作价、项目承包制等,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企业创新的外部政策环境。包括鼓励企业建立稳定的研发机构,对企业自主开发项目进行政策补贴,税收减免;改革和完善生物科技成果评估制度,可建立多方人员组成的职业性中介咨询评估机构,科学评估成果的产业开发价值,提供有关成果转化效益和难度的真实信息;完善生物科技信息网络,构建生物企业信息中介服务和交流平台,传播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市场信息;完善生物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拓展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范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制订一系列促进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国内外研发机构之间进行合作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文化环境。在新的产业革命即将来临之际,制度和技术同等重要,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既要促进技术创新,更要注重体制和制度创新,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和谐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制度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