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泼辣,大胆,却又心细如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在群众心目中就是这么全面这么优秀的一个人。
胆大心细,可是事情多得千头万绪,生怕露掉一件半件,就和一个小本本形影不离,小本本封皮上写的是:“重大事务记录”。
72岁的赵凤鸣患了尿毒症,每月透析要花5000元钱。朝阳区给农村的人都办了大病统筹,一年能报销两万多元,村里的农村医疗合作社再报销几千元,剩下的当然就得自己想办法了,可这数和家庭收入相比,还是大得承受不起。老人就找书记支芬诉苦,书记就记在了她的小本本上。党总支会研究后,支芬找到老人:“您的三个儿子孝顺,每人每年都给您掏一万元医疗费,您就把我们党总支也当成一个儿子吧,也给您每年负担一万元。”话说得实实在在,老人逢人就夸书记好、村里的干部好,共产党好。举一反三,党总支对全村有重病的人家进行了调查,于是,“当一个儿子”的办法,就成了村里的一项制度坚持下去了。
高店碑还有个制度,叫“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为了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支芬和所有干部的手机24小时不休息,各户打来电话随叫随到,及时上门解决。
在执行这项制度中,党总支还随时抽查,让干部间你查我,我查你,谁的联系户长时间没去,或是出了问题没及时解决,要给予批评。干部们为保证热线畅通,手机不离身,就是下厨房做饭也得放在案板上,生怕听不见铃声误了事。
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党总支一班人都倾注全力予以解决。过去,横穿这个村的通惠灌渠,岸上堆满了积年的垃圾废物和粪便,荒草丛生,臭气熏天,成了高碑店的龙须沟。住在这里的二百多户人家,苦不堪言,只好在房前屋后垒起一道隔离墙。
支芬问大家:“这条河该不该治?”大伙说:“该治。”“那就没法儿治也得治!”支芬带领党总支一班人,穿上大褂,登上雨靴上了第一线,带着人干起整地清地的第一工程。群众看见干部们个个干得灰头土脸,也都扛着铁锨来参战。
如今的通惠灌渠变得水清岸绿。在这里居住的二百户村民都把窝心的隔离墙拆了,把门窗改成朝向河岸,说:“一打开门窗就是花园,看着痛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