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保定市文化局创排的七场现代话剧《警钟》,在河北剧坛引起了多年来不曾有过的轰动。《警钟》以建国初期发生在河北省的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件为题材,自2002年11月15日首演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大观众普遍好评。目前已经累计演出130多场。回顾该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历程,我们感触最深的是
第一,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旋律,反映时代重大政治主题,为全党工作的中心和大局服务。《警钟》所表现的反腐败主题,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的文化艺术,着力去表现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主题,理所当然地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我们应当尽可能追求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力戒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
第二,认真把握文化艺术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写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的戏,就要想办法让群众看懂,这就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这部戏的创排过程中,曾经有人出主意在表现方法上翻新出奇,使用高度抽象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以求在艺术形式上出新。我们明确地提出,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扎实的艺术表现功力去赢得观众。按照这个原则,该剧从场景安排、语言修炼、细节处理等各个方面,都尽力趋向生活化,尽力贴近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使广大观众感到亲切、真实、可信。观众信了,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
第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剧组成立以后,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依靠自身的努力,多方筹措资金,靠借款几十万元,开始排练。为了节省资金,剧组处处精打细算、因陋就简,自制道具布景,许多繁重的劳务工作都由剧组同志自己承担。这部戏取得初步成功后,业内许多人士对既没有现成的话剧团、又没有资金,白手起家,拍成这样一台大戏,而且取得如此成功感到难以置信。做到这一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靠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干大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