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呼唤绿色制造

2005-05-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有一组数据虽然听起来残酷我们却不得不面对 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分别为 石油7.4%,原煤31%,钢铁27%,水泥40%。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十分之一左右因为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而成为废品。也就是说,相当于全国每十家企业里面就有一家在专门生

产废品。

“世界工厂”与“世界垃圾厂”

国家环保总局法规司司长杨朝飞说,有人说中国是“世界工厂”,的确,我国制造业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其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目前,世界制造业正一步步向中国转移。

但是,我们不能为这一趋势而盲目惊喜。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依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增长路线,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继续占领着主导地位,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是悬在中国制造业头上的两把利剑。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经说,“以前我曾自豪的宣称中国是世界工厂,但现实是,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制度,产品出厂后,剩下的很可能是一个满地狼藉的垃圾场。”

据世界银行估计,环境污染给中国带来相当于3.5%―8%的GDP损失,也就是说,扣除资源环境损失因素,中国的GDP增长其实并没有公布的那么高,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当前推行绿色GDP的原因。而据了解,目前,我国所有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物中,70%来源于制造业。

“20年发展”与“百年难题”

1952年12月5日,最早的“世界工厂”及“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遭遇到人类历史上由大气污染造成的特大公害事件。伦敦城被一团巨大的黄色浓雾笼罩得严严实实,而数十万个烟囱冒着浓烟。在持续的5天时间里,浓雾夺去了4000多人的生命。

“伦敦大雾”事件告诉人们,工业化不是没有代价的。

日前,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宗申产业集团协办的“制造业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杨朝飞在做主题演讲时指出,中国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分阶段解决的环境问题,中国在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集中表现出来,呈现出复合型,压缩型,多样化的情况。

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历来非常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0多亿吨,比上年度增加25%;2003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为180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3%,比上年增长14.7%;工业粉尘排放量比上年增长8.5%;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比上年增长17.1%。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全国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超过环境容量的70%以上;大气中,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60%以上。酸雨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原有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接踵而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刚刚超过50%,危险废物污染,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工作又提上日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刚刚接近20%,SARS又暴露了废物处置严重滞后的问题。

“下一代原料”与“消费者手中废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经济工作要突出抓好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副司长韩毅认为,以前,质量几乎是企业的惟一生命线,现在不同了,随着制造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进一步恶化,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环保成为了继质量后又一左右制造业兴亡的关键门槛。跨过去就是生,跨不过去则只能等待死亡。

工业污染主要产生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或者是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或者是未经治理的污染排放,清洁生产就是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诊断,找出产生污染物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污染治理解决在企业内部,而不是把污染推向社会。

1996年,飞利浦公司提出过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至今已经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的企业界中,那就是“下一代产品的原料,就在消费者手里。”消费者手里所有的废物,最后都将成为新的产品的原料。

21世纪的制造业要求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减少所需要的材料投入量和能源消耗量,尽可能通过短缺资源的代用、可再生或易于再生资源 如太阳能和可再生生物资源 以及二次能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成份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和副产品,从而最大限度消除废料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

宗申产业集团的总裁左宗申说,目前,国内制造业大多数核心技术来源于发达国家。表面上看来,中国制造业已经蓬勃发展,实际上一些外国企业将许多严重消耗能源和资源的过时生产和技术转移动到了中国,在成为别人加工厂的同时,我们也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为此,将来我们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因此,他提出中国制造业要实现四个转变,要从简单的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要从单一的来料加工生产向消费者市场的开拓转变;要从重视生产向重视设计转变;要从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变。他提出,必须发展绿色的精良制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