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并传播所谓“高考试题”信息,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出通告提醒考生及家长,网上发布的所谓“高考试题”信息均属诈骗,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看了“两部”的提醒感觉怪怪的。提醒卖“高考试题”的信息均属诈骗,要谨防上当受骗,那么从逻辑上引申出来
俗话说“有真的才有假的”,如果“高考试题”每年都保密工作做得很好,那么也就不会出现泄题丑闻和舞弊事件,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诈骗广告了。就是教育部和公安部不提醒,也不会有“傻子”花巨款去上当。所以,现在“两部”关于“均属诈骗”的定性即便是事实,也很难让一些心存侥幸的考生和家长放弃收购“考题信息”。他们最有可能的想法也许是,“有真有骗,我们想法找到真的就是了。”
高考事关无数考生和家庭的前途命运,出现骗局是对所有学生及其家庭利益的侵犯。可是,现在试题泄密、猜题押宝、集体舞弊等等不和谐的现象泛滥,已经让高考的公平公正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高考还没有开始,各种投机者就已经见机而动,“高考试题”信息在网上的热传和历年骗子们频频得手的事实告诉我们,面对种种“骗局”决不可以听之任之。
在现有高考体制下,打击危害高考公平竞争的行为,还是应该着眼于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如果保密工作达到、也理应达到“固若金汤”的程度,骗子的伎俩也就不攻自破。现今专项打击虽然成效显著,终究是治标之举,只要高考试题管理漏洞存在,卖题骗局就不会消失。而寄希望于寻求捷径的考生和家长“望骗止步”,怕也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