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京津之间的燕赵小城廊坊,以其精美的城市风貌,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谐的城市氛围,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海内外优质资本的青睐。去年11月,包括本报在内的中央主要媒体,均以重要位置和较大篇幅,对这里建设“和谐廊坊”
的经验予以报道。一个昔日“街窄人稀门店少,风沙垃圾蚊子多”的北方小镇,何以能在短短十多年变成一个被其市民自夸为“上有苏杭,下有廊坊”的绿色之城?一个“地上无山水,地下无资源”的小地方,凭借什么能吸引了那么多带着大项目而来的大企业?一个地处京畿敏感地带的地方政府,怎样与他的市民建立起相互珍惜、良性互动的和谐生态?廊坊是个谜,廊坊之谜,答案可能是多解的。日前,本报记者再次来到廊坊,试图找出这座城市越来越靓丽、越来越文明、知名度越来越高的另一份答案。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出他们解读廊坊之谜的三篇系列报道―――“以博大胸怀孕育文明”,“以‘纳米精神’塑造文明”,“以和谐意识养护文明”,敬请读者关注。
北京往东南40公里处,京津塘高速公路间,有一个小城叫廊坊。
廊坊是一个小地方,二市六县两区加起来不过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90万,54平方公里的市区建成区,40万的城区人口,在中国的版图上绝不显眼。
但是,凭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排名全省第一等多项指标,小小廊坊正成为河北11个地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凭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人居环境范例奖”、“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众多的国字号荣誉,小小廊坊正在国人眼里上升为一座闪光的明星城市:凭借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国际金融论坛等多项国际会议定址于此和立邦、好丽友、日清、华为等600多家国内外企业来此创业,小小廊坊正在成长为投资者心目中升值潜力巨大的绩优股。
一个素来默默无闻的小城市,为什么忽然有了如此高的知名度和如此大的承载力?廊坊人自己说:归根到底是城市的环境变得漂亮了,城市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提高了,城市的内涵更加文明亲和了。
胸怀有多大城市就有多大
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使得资金、技术、人才这些生产力要素自由流动,项目,这个既能使投资者获利又能给投资地带来财富的生产力要素承载器,就像天上飞来飞去的金凤凰,让各地担负执政之责的官员们日也想、夜也盼。1989年,原廊坊行政公署撤地改市。小城市能否有大格局,小廊坊能否有大发展 萌动着事业冲动的历届党委、政府深知,廊坊的市情是自然资源不多、工业基础不厚、农业基础不强,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只有创造一个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环境,京津的项目才可能向廊坊扩散。“环境就是第一竞争点”,“环境就是生产力”,成为廊坊的执政者一届届不断强化的共识。
环境目标的第一个突破口选在绿化上。历时十几年,这里的干部们带领市民“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破硬植绿,合理布绿”,建成3000亩的城市自然公园和5万亩的两条环城林带,造出“一环、二线,六个广场”等一批绿化精品工程和八十个绿地游园,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几乎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集中供热、管输燃气等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四纵五横”的城区干道全部硬化绿化,一批新建小区和景点请来了英美香港的设计师进行景观和单体设计,廊坊人开始学着用世界眼光来打扮自己的城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廊坊,展馆面积11万平方米、配有9万平方米绿化广场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设施气派、泉涌乐奏;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场馆众多的廊坊全民健身中心管理先进、设施齐全;总投资6亿元、占地660亩的文化艺术中心水明草绿、湖茵雾蕴,由德国著名公司规计的五大公园景区和澳大利亚、香港设计师合作的广场艺术景观,放在京津沪这样的大都市也绝对增色;在横穿市中心的一条臭水沟上建成的商业新街―――新世纪步行街,全长3公里,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据称是全国最长的步行街。
这么大的手笔靠什么支撑 市长王爱民坦言 “主要靠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花的是全国、全世界的钱”。
巧用市场杠杆,让这里的环境建设由过去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变为今天的有多少事筹多少钱 近几年,全市对经营性用地一律进入土地市场挂牌出让,仅此一项就获益7亿元;吸引民间资本开发商贸带动城建,仅投资8亿元的步行街一项,市里不仅没投入一分钱,每年还纯得税收4000万元;拍卖城市基础设施,将供气、公交、园林、环卫等公用事业市场化;靠政府信用适度举债,将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国有资产和部分国有土地打包,以资产和土地作抵押作资本运营,几年来不仅使用了国家开发银行近10亿元贷款,而且成为继京津沪之后第四个取得开行100亿元大额授信的城市。
眼光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近几年,按照“人居环境甲天下,创业环境国际化”的追求,廊坊在每年推出城市硬环境建设“十项工程”的同时,下大力气猛攻标准化管理、信用体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数字廊坊等软环境建设
“十大工程”。几年下来,行政审批事项大大减少了,执法人员“生冷硬顶”有规章制度约束了,到各部门办事的人经常会遇到意外的惊喜。
从1999年开始,软环境项目之一的“人才高地”工程正式在廊坊启动,靠给来洽谈工作的大学生报销路费、食宿费,靠给来创业的博士、硕士高于本地生活水平的安家费和生活补贴,靠越来越自信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廊坊每年引进1000名域外的大学生和1000名中高级专业人才。
良禽择佳木而栖,好项目选择好环境。1994年5月,已在南方落户的日本立邦涂料欲在北方另辟生产基地,几位董事会成员专程到京津等地考察,周六到了一地的管委会,在管委会主任办公室呆了不到半小时,谈话四次被请示工作的人员打断;周日来到廊坊,主管副市长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告诉客人尽可以给两个小时介绍情况,桌子两排坐满了税务、工商、海关局长等各路诸侯。尽管廊坊并不是一个油漆消费重地,立邦最终还是选择了与这些想干大事业的廊坊干部们作了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