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连年亏损的长春一汽特铸厂在今年上半年奇迹般地实现了盈利。在老工人们的记忆中,这似乎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工人们说,上任不到一年的厂长胡金豹功不可没。
胡金豹一上任,就向特铸厂的干部、职工们推荐了一些关于管理方面的资料。此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一切为了扭亏――任何人,
胡金豹不到40岁,可在特铸厂,不管岁数多大的工人都叫他“豹哥”。豹哥让特铸厂翻身的第一步是“捡垃圾”。
“他一早就来,一来就先看垃圾斗子”,副总师高广阔说。垃圾斗子里装满了废品,以前全部当作炉渣扔掉。胡金豹带头用磁铁把废铁吸出来,用作原料回炉。这一招,是他在南方考察私营企业时学来的。在垃圾斗子里,胡金豹和工人们不仅捡回了废铁,还在半年的时间里收集到半吨多稀有金属――钼。
胡金豹从垃圾里捡回的再生原料是有数的。但他从此改变了特铸厂职工们的用料习惯――国营企业也不能光吃“细粮”。有了这个概念,围绕着生产的一切管理行为都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随手关灯、关计算机、双面用打印纸、按照用电价格峰谷安排生产、采用打包废钢代替20号钢材――一项项看似简单的管理措施,赢得了几万、几十万元的效益,培养了一支有凝聚力的队伍。工人们说,这就是胡金豹的“名人效应”。
先后获得一汽集团“立大功个人”、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吉林省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光荣称号的胡金豹,1990年刚从清华大学毕业时,曾面临几重选择。清华大学保送他上研究生,他也有机会进科研机关作“白领”。但他还是选择了一汽铸造厂,从当一名普通工人干起。“因为铸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他说。在冬天也有40多度的铸造车间里,他和工人们一起流汗吃苦,一遍又一遍地体会“爱铸造,能吃苦,讲文明,守纪律,争上游,夺排头”的“十八字厂风”。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利用自己的学识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一月一坏的“老爷炉”让他调教成一季度一修、进而半年一修,炉底寿命延长3倍以上。在他进厂的10多年里,他以200多项改进和13项重大突破,令专家击节,让工人叫好。看到他的创新项目,中国铸造协会的专家赞道:“这简直是灰铸铁材料上的一场革命。”
工厂和工人们给了他真诚的回报。胡金豹结婚前,厂里千方百计为他解决住房;在他的孩子急需动手术时,工人们给他凑起手术费;出国深造,厂里毫不犹豫选送了他。胡金豹说,在铸造厂里,“使我完成了从一名清华毕业生到一名铸造员工的过渡。我懂得怎样做好一名合格的铸造员工,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目标,什么才是做人之本。”
如今的胡金豹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但他还是一身工作服,一顶安全帽,跟工人们一起进车间。工长宋玉波说,胡厂长跟咱工人的关系可好了,半夜下了班,只要看到咱厂里的工人,胡厂长都会开车送回家去。工人马志国说,胡厂长让人信服。跟着这样的厂长干,谁还不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与记者告别时,一位工人说,15年了,咱铸造厂就来了这么一个清华毕业生。要是多来几个多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