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南通医学院涌现出一个以顾晓松教授、汤锦波教授为代表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以爱国主义为动力,以报效祖国为目标,他们身上集中展现了“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时代主题和精神风貌。1997年,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通医现象》,报道了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事迹
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从外表上看,南通大学启秀校区7号楼是一幢3000多平方米的小楼。但是,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幢楼,这里是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的所在地。实验室主任、南通大学校长顾晓松教授就是当年南通医学院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领军人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今拥有整幢楼的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是从当年的楼梯间艰难起步的。多少年过去了,如今的顾晓松已从硕士生导师成为了博士生导师,从南通医学院院长成为了南通大学的首任校长。他先后主持的课题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有“863”“973”等国家重大项目的子课题,他在神经再生领域拥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作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另一位领军人物,汤锦波教授也一直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这位当年江苏省最年轻的临床医学教授,这些年频繁出国,却始终对学校情有独钟。作为南通大学手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和附属医院手外科主任,他以南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大学作为工作基地。在美国的这几年他和国内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多种方式,指导手外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汤锦波教授说,在国外,我一直把自己视为南通大学的一员,我也一直在为我的学校做事,我只是把冲击世界学术高峰的指挥所设在国外。这些年,南通大学手外科研究中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首批进入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学科。汤锦波以学校的名义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被SCI杂志收录的论文40余篇,最近一年内,其最新研究成果先后两次在《国际手外科杂志》头条发表。去年6月,在第九届国际手外科会议上,汤教授应邀主持会议并作讲座,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被邀请到这一著名学术会议的讲坛上作特邀讲座。
支撑起一批学科,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现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的刘红教授,是当年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事迹报告团成员。她的爱国情怀,曾经感动过所有听过她事迹报告会的听众。如今,她刚刚从美国访问归来,在血液病尤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近年来,先后主持多项部省级课题,在研经费106万元,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她发表的论文不仅被SCI及EI收录,还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南通大学惟一的女博士生导师丁斐教授也是个大忙人,从事中药促神经生长的研究课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重点课题,是“863”、“973”课题组主要成员。作为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和交通部分子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丁斐为该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的可行性论证作出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的基地,为学校争得荣誉。在她与同事携手努力下,分子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师群体,神经科学研究所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主任邱一华教授是国内较早涉及神经免疫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先后主持了省和市的神经免疫学的系列研究课题近10项,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创新性结果,丰富和扩大了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论,为临床上治疗某些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其成果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和交通部科技进步奖。
这些年来,在“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下,当年的优秀知识分子群体焕发着绚丽的光彩,如今这支队伍支撑起一批学科,把相关学科建设成为重点学科。
“莫文隋”精神在发扬光大
当年的南通医学院也好,如今的南通大学也好,都是地方高校,何以能留得住一群默默无闻干事业的年轻人?
在南通大学,记者终于找到了答案。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由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的南通大学,在实现有形资源重组的同时,正在实现无形资源的深度融合。全国精神文明典型“莫文隋”精神正在学校进一步发扬光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和江海志愿者队伍也日益壮大,成为新组建的南通大学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德明告诉记者:“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所大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目前,南通大学三万余名师生员工正在开展南通大学精神大讨论。‘莫文隋’精神、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江海志愿者精神是南通大学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