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穿越加沙

2005-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栋 我有话说

1978年3月17日,美国《费加罗闻讯报》记者理查德・克雷默步行穿越中东无人区,目击战后死一样的寂静,他的报道获得当年普利策奖。那一年,克雷默27岁。

2002年8月1日,26岁的新华社女记者周轶君前往巴勒斯坦加沙

地带。她面临的不仅仅是穿越战区,而是独自在那里坚守两年。

“初到加沙,需要习惯每天来自头顶的战机轰鸣和玻璃窗微微颤动……”像所有新华社驻外记者一样,周轶君在2002年至2004年两年间发回大量现场报道;而她的新书《离上帝最近》,则带我们进入轰炸与死亡笼罩下的日常生活,看见新闻报道背后的泪与笑。

“这类战争,就像越南战争一样,没有前线,也无所谓防御或进攻。它把记者个人的安全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一枚炸弹或者一粒子弹不知从什么地方就会钻了出来,这种情况已成为家常便饭。所有记者都了解这种情况。”

这是普利策评选委员会对克雷默报道的一段推介。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改变,2000年9月巴以流血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十多名记者在前线丧生,受伤者难以统计。

周轶君经历过生死考验 几乎天天有的导弹空袭,一旦发生便用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哪怕第二轮空袭将至;曾经坐过的咖啡馆被人体炸弹引爆;枪战现场,面对正在开火的坦克直立拍摄;在巴勒斯坦难民营遭到无数石块攻击;在戒严下的巴勒斯坦城市,与以色列坦克“捉迷藏”……

她采访过中东风云人物 2004年11月去世的阿拉法特、现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2003年6月专访亚辛,曾经在国内引起轰动,那是中国记者第一次接触神秘的“激进组织”首领,并且是在以色列刚刚宣布亚辛为打击对象那种极端危险的情况下。2004年7月她采访在野的阿巴斯,并在报道中含蓄地预言,阿巴斯有朝一日重返政坛,担任要职。这个预言在4个月后变为现实。

但是,在《离上帝最近》这本书当中,我们没有嗅到“炫耀”冒险的味道,相反,周轶君把目光投向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她的观察深入而敏锐,因为两年的坚守令她真正成为其中一份子。

跟随身穿黑袍、蒙阿拉伯妇女头巾的她,我们看到了加沙拥挤喧闹的街道、持枪游行的哈马斯成员、战火中仍有灿烂笑容的巴勒斯坦人,还有母亲们痛苦的泪水……

《离上帝最近》是刺激惊险的战地日记,更是回味绵长的人性见证。书中,我们看到她几欲落泪,而更多时候,记者的专业精神,令她不动声色。而看似冷静的文字间,期待、绝望、愤怒、彷徨、爱恨交织……一一向我们涌来。

她的文字优美细腻,节奏感强。“山坡上,到处是鲜花,木门好像童话,一推开就是另一个世界。安静得出奇,很久才走过一个人。连猫都懒得看我,一心馋着不远处的两只麻雀。直到麻雀飞走,我还好奇地看它,猫才对我翻了翻绿色的眼珠。”

与战地悲歌形成反差的机智幽默,又令读者泪中带笑。“我开始联想,那些高帽道袍的修道士们,品完美酒,是不是也打破 寂静 ,步履踉跄地高歌几句 巴以这个地方,神性、人性,还有‘没人性’,都在一起了。”

有人这样评价周轶君的文章 “只有把心的一部分碾成粉末投入进去,才有这样动人的文字。”

《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周轶君著文汇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