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蓟县大面积分布旧石器时代石质人工制品

2005-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陈建强 我有话说
本报天津6月15日电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家于今年3至5月间对蓟县北部地区进行的考古调查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果 共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器分布地点27处,采集到各类石质人工制品近千件。专家称,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天津考古的最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考古的空白,而且将天津市域的人文史
提前到距今一万年以上。

此次考古专家在蓟县下营镇、孙各庄满族自治乡、罗庄子乡、官庄镇、邦均镇、城关镇等六个乡镇进行了细致的勘察发掘,采集到燧石、石英、石英岩等质地的石制品人工痕迹清楚,类型丰富。记者在陈列现场看到,这些石器包括各种类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及石核、石片等,也有少数细石器石核和一些不典型的细石叶,表明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多样性。据专家介绍,这些石器就加工技术来看,除细石器以外,其余都是直接打制的;修理方式主要有背向加工、正向加工、错向加工、复向加工、交互加工等技法,亦有少量用砸击法加工的石器。

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雍研究员说:“根据目前采集到的石制品标本及出土地点的地貌特征初步推断,这些石制品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万年至10万年间,属于中国北方小石器传统。此次考古调查还发现了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的地点,为探讨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高星等在鉴定了所采集的石制品后,对天津此次考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最后消灭了我国以省、直辖市为区域单位的旧石器考古空白区,是极为重大的发现,对于中国考古学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出土石器地点进行多学科考察、试发掘,以进一步厘清石器地点的年代、性质、文化面貌等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